半年关店600家,商超淘汰赛加速

壹览商业·2025年09月12日 19:59
净减少449家门店,商超的出路在哪?

上半年的商超依旧不好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5.4%,增速略高于大盘。在这一宏观数据背后,不同企业的实际感受存在明显差异。一些上市企业的业绩,为我们观察当前消费复苏的实质与行业真实状况提供了重要窗口。

永辉营收降幅最大,行业净利润腰斩

据壹览商业统计,2025年上半年,12家上市商超企业总营收为734.19亿元,同比下滑13.20%;总净利润达2.65亿元,同比下滑48.12%,近乎腰斩。

其中,共有4家企业实现了营收与净利的双增,分别为步步高、国光连锁、三江购物和黄商;具体看,步步高营收和净利润均表现最佳,实现营收21.29亿元,同比增长24.45%,净利润为2.01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0.78亿元,增长357.71%;国光连锁在4家企业中净利润增长最少,由去年同期的0.19亿元增长4.15%至0.2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有4家企业营收下滑、净利润上涨,分别为联华超市、家家悦、红旗连锁和中国顺克隆。这一现象通常表明,企业在收入规模收缩的同时,通过优化成本、提升效率或改善盈利结构实现了利润增长。

具体看,联华超市营收同比下滑13.05亿元,销售成本同比减少11.94亿元;家家悦研发费用减少0.06亿元,同比降低87.69%,财务费用减少0.47亿元,同比降低36.33%;红旗连锁上半年三项期间费用则同比下降6.5%;中国顺克隆缩减了近0.20亿元的销售成本。

营收方面,12家企业中仅有4家实现正增长,8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营收最高的为永辉超市,以近300亿元的营收位居榜首,是第二名联华超市的3.12倍,但同比降幅达20.73%,为统计企业中最大。家家悦以90.07亿元位列第三,同比下滑3.79%。营收最少的中国顺克隆收入2.4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0.19%,降幅仅次于永辉。

净利润方面,8家企业实现盈利,4家企业陷入亏损。其中,红旗连锁净利润最高,达2.81亿元,同比增长5.33%;步步高与联华超市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步步高净利润达2.01亿元,位列第二;联华超市净利润为0.60亿元。利群股份盈利0.07亿元,同比下滑65.94%,盈利规模最小。

在4家亏损企业中,中百集团亏损额最高,达2.55亿元,同比扩大79.5%;永辉超市由盈转亏,上半年亏损2.41亿元,而从年度数据看,永辉已连续四年陷入亏损;中国顺克隆亏损0.03亿元,同比收窄82.48%。

永辉、中百、联华关店数领先

门店数量的增减变动,是零售企业经营策略调整、市场适应能力及行业整体发展态势的直观体现。

在可统计门店数据的企业中,上半年门店总数达6691家,较2024年末的7340家,减少449家;此外,上半年共新开227家门店,关店631家门店。

联华超市以3091家门店位居榜首;中百集团紧随其后,现存门店为1526家;家家悦以1084家位列第三;现存门店最少的为中国顺克隆,共39家。永辉超市门店变动最大,从2024年末的775家净减少88家至552家;步步高、国光连锁、三江购物等则变化较小。

开店数量方面,新增门店排名前三的依旧为上述3家企业。其中,中百集团共新增89家门店,包含18家社区超市。整体来看,行业拓展节奏趋于保守,大部分企业选择减少甚至暂停新店开拓。关店止损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数据显示,可统计的9家企业门店均为净减少状态。

具体而言,永辉超市闭店数量最多,上半年关闭门店227家;中百集团与联华超市闭店数量分别为177家和121家。其中,中百集团关闭了13家大卖场和109家社区超市。

其他超市也反映出类似趋势。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国至少有782家超市关门,既有卜蜂莲花、大润发、美思佰乐、泉屋超市等全国乃至全球性品牌,也有济南知名商超归仁超市、湖北本土商超富迪超市等区域性品牌。

具体看,富迪超市因经营困难关闭所有门店,涉及门店百余家;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宣告破产,旗下92家门店关闭;永辉超市关店85家;华润集团关闭了包括华润万家、苏果、blt在内的34家门店;沃尔玛关闭了22家门店,其中就包括曾创下单日全球销售额第一纪录、运营长达20年的江西首店。

 危机从何而来?

那么,是什么在影响传统商超的发展?

从外部冲击来看,电商平台与即时零售的分流效应持续加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而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458亿元,照此计算,实体零售额为171163亿元,同比增长3.75%,增速明显低于网上零售额。

这意味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加速向线上迁移。尤其对于传统商超主营的标准化商品,如日用品、米面粮油等,消费者可通过线上选购享受送货上门的便利。

即时零售的崛起,进一步冲击了商超的生存基础。一是以近距离为核心的地理位置护城河,二是“一站式购齐”的消费心智。它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极速配送”的模式,重构人货场关系,将传统的“人找货”转变为“货找人”,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便利性预期。

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研究院,即时零售非餐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整体规模从2017年的366亿元快速攀升至2023年的6500亿元。预计2024年,该规模将占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6.0%,市场规模增速达20.0%。

除此之外,以量贩零食店、品牌折扣店为代表的新兴渠道,凭借聚焦的品类、灵活的供应链与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实现了快速扩张。据智研咨询数据,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40.8亿元增长至1045.9亿元,已成为我国零食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最强劲的渠道,行业规模快速扩容,进一步压缩传统超市的盈利空间。

从内部因素来看,传统商超也面临多重瓶颈。不少门店运营时间超过十年,硬件设施陈旧、动线设计不合理、消费体验滞后,难以吸引年轻一代客群。此外,租约到期也是重要因素。随着租金、人力等经营成本持续攀升,不少企业在租期满后不再续约。

调改与创新并行

对此,各大商超也明确了调整方向。

一是关闭非核心区域低效亏损门店、改造留存门店,同时开通线上业务。

例如,上半年中百完成14家仓储业态、55家社区超市业态调改,来客数分别增长9%、6%;构建线上业务矩阵,各业态累计开展直播约500场;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抱抱生活”上线,中百邻里购销售同比增长16%。永辉超市调改开业门店共计124家,目前已开通线上业务的调改门店达99家;家家悦上半年完成了30家门店的调改升级。

二是聚焦业态创新转型,布局硬折扣店、中小型社区店。硬折扣店以低价优质为核心特点,契合了消费者对质价比的追求。财报显示,中百集团正布局硬折扣门店,其首家小百惠折扣店与新一代食品超市于6月底开业;联华超市在浙江区域积极孵化折扣业态,目前已开出门店13家,覆盖浙江多个城区。除此以外,美团、京东、盒马、奥乐齐等企业也在发力硬折扣赛道。

中小型社区店同样具有显著优势。从选址来看,社区周边小型商铺资源相对丰富,更容易找到合适的门店位置,且靠近消费者居住区域,能缩短消费者的购物距离,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从成本角度而言,相较于大型商超,中小型社区店的门店面积小,租金成本更低,同时所需的人力、运营等成本也更少,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压力。

总的来看,超市行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短期来看,关闭低效门店、控制成本是生存前提;中长期则需通过业态创新、供应链优化和数智化转型,重建线下体验、提升运营效率。未来商超的价值,不再取决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真正贴近消费者、创造差异化的效率与体验价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刘淑娟,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追觅最近什么都想做,造飞机、造车甚至要干天文了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