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限速 25km/h,雅迪爱玛们只能卖情绪价值了

蓝字计划·2025年09月12日 18:50
新国标一出,旧国标电动车都被抢疯了...

在过去的十多天里,广州番禺钟村的“电鸡”档老板,也就是卖二轮电动车的,成了最爱笑的那一批人。

虽然没有严肃的统计数据,但根据我平时在钟村附近进进出出的观察,可以明显感觉到爱玛、台铃、雅迪那几家店的客流量明显多了很多。

碰巧的是,我的一位朋友,也在上个周末“抓紧时间” 以旧换新了一台新的电鸡。

本来他还秉持着“又不是不能用”的心态,即使车子电池老化了,车架也有点散架了,但依然打算“缝缝补补又三年”,再开一段时间硬撑一下。

最终让他改变心意的,是9月1日新版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生效。新规里最核心的,焊死的“25km/h 速度上限”如同 “紧箍咒”,让不少消费者如临大敌。

不仅消费者压力大,市场上的雅迪、爱玛、台铃们同样也头疼。

新规到底有多“狠”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彻底清除过去二十年电鸡“灰色生长”的空间。

被业界称为“新国标2.0”的2024版标准,在细节上有所调整,比如取消了对脚蹬的强制要求,允许企业自己设计车型,但在核心安全指标上,严苛程度远超以往。

首先是速度的绝对枷锁。最高时速25公里/小时的“天花板”不仅没松,反而通过强制技术手段彻底封死了所有后门。

新规要求,车子的控制器、电机和软件系统必须形成一个不可逆的防篡改闭环。 过去那种买回来找小店“刷个程序”就能把时速干到60公里以上的操作,现在别想了。

按照新规生产的电鸡,只要速度超过25码,就会切断动力,电池输出直接清零。

而且新规还要求车辆必须内置北斗/GPS模块,它会把实时速度传回控制器;如果本地车速和卫星车速差超过3公里并持续3秒,就直接断电,防止“刷齿数”造假。

其次是“体重”的约束。新国标对整车重量限制更细:锂电池车型(含电池)不得超过55公斤;铅酸电池车型则放宽到63公斤。

这一套组合拳,彻底终结了电鸡往“类摩托”方向发展的趋势,把它硬生生拉回了非机动车的定位;换电池提高输出、堆电池提高续航,也成为历史。

说到底,这么严的新规,是对电鸡越来越严重的安全问题做出的直接回应。

超速这块,根据广州市司法局在 2024 年10月底披露的数据,自2023 年以来,广州因电动自行车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已高达 1 500 多起,导致数百人受伤、数十人死亡

电鸡的自燃起火问题更加严峻。据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仅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两轮车火灾2.1万起,因违规改装、电池超标导致的热失控是主要元凶之一。

不过对消费者来说,安全相关的问题,显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限速又续航缩水,更容易刺痛他们的神经。

所以,一场预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市场逆行”,在全国范围内激烈上演。

大品牌的喜与忧

前面有提到过,我朋友这次的电鸡以旧换新,就是担心以后市场上全是新国标电鸡,旧国标的没得买了,才赶紧去换新。

实际上这种消费心理,是普遍现象。在新规开始实行之后,本该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国标”车型,却意外地迎来了一波“末日狂欢”。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等媒体的报道,在一些重点城市,如杭州、南京、成都,主打长续航、动力强的旧国标电鸡价格普遍涨了三五百块,仍然供不应求。

我朋友去以旧换新时也发现了,台铃的店铺里,存量最大的还是旧国标老车,而且的确有部分型号的价格略微上涨。他买的这款台铃一开始报价是 2399 元,后来经过了一番讲价之后砍到了 2199 元,说明店铺还是预设了不少的利润空间。

社交媒体上,“如何鉴别库存老国标车”、“高价求购一台可提速的XX型号”等话题,一度成为热门。

更有意思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商家见到了旧国标车型的热销,甚至玩起了“饥饿营销”,在显眼的地方直接挂牌,渲染“旧国标老车卖一台少一台”的饥饿感。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但是对台铃、雅迪、爱玛这些大品牌来说,旧国标车型卖得越好,以后的路只会更难走。毕竟从 12 月开始,所有旧国标的车型都需要强制下架,而即将要作为主推的新国标车型,目前大体上还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从表面上看,是车企的产线还在新旧标准之间切换的阵痛期、没有大批量排产和在门店上架新国标车型,再加上它们手里还有非常多的旧国标车型库存且卖得火热,显得“不急不忙”。

但底层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严格的速度限制下和续航里程缩水下,消费者对新国标车型持有观望,甚至是抵触居多,车企们非常担心如果现阶段就开始大量生产、铺开新国标车型,会造成严重的产品滞销,因此只能采用观望的态度,见步行步。

这种悲观情绪在终端销售更加明显,《泰山财经》就采访到了济南的一些电鸡经销商,主售台铃、爱玛的商家,普遍对新国标车型的未来销售情况感到悲观

“怎么卖新国标电鸡”这件事,对所有电鸡品牌来说,都是一道高考数学压轴题。

另寻出路

既然限速 25 码是死规定,对车企和经销商来说,除了常规的“补贴换新”降低新国标车型的购买价格之外,要让消费者忘掉“降速”的问题,还需要另找卖点。

比如从“性能叙事”到“情绪价值”的“偏航”:既然车不能“跑得快”,那就让它“更聪明”。

爱玛就在一些车型上,更侧重于提升骑行的“无感”便捷与全场景适应性,通过自动感应大灯、上下坡防护系统以及TCS防侧滑等功能,强调行驶过程中的智能化属性。

雅迪则聚焦于“主动干预式”安全,打出的宣传牌是“方舟安全科技”,说白了就是整合了TCS自动防滑与HDC智能陡坡缓降等功能,能够在湿滑、陡坡等高风险场景下主动介入,提高电鸡的可操控性。

要说在智能化上下药最猛的,还是最传统的电鸡品牌台铃,它野心体现在“深度互联”与“生态构建”上。

它不仅通过GPS+北斗双模定位和物理电子双重锁提供了强大的智能防盗系统,更通过接入鸿蒙智联、并将核心智驾数据上云以支持未来OTA持续升级,一改“传统品牌”的印象,在新国标后成为了小牛、九号般的“新势力品牌”。

另外,因为新国标要求整车塑料质量 ≤整车质量 5.5%,但塑料件又是提高整车外观的核心,新国标车型的一大特征就是普遍更丑一些。

所以高颜值,也是传统电鸡品牌的另一个营销重点。

爱玛是这条路线的坚定拥护者。像他们的“马卡龙”及“AM系列”等新款车型,采用了低饱和度色彩和圆润的车身线条,并在坐垫、仪表盘等细节上进行了特定处理。

在新规下,爱玛的市场定位已经全面转向对速度要求不高,但注重车辆外观和个性化设计的年轻女性消费者,试图将产品的价值从单纯的代步功能向审美层面拓展。

最后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安全,既是新国标的核心,也是每个电鸡品牌着重强调的核心卖点。

在各个车企新国标车型的新闻稿中,都有提到新车标配了更高效的碟刹系统、更科学的整车重心分布,以及在电池安全管理系统(BMS)上投入更多研发,在过充、过放、高温时都有更强的保护能力。

像九号这种新势力品牌,甚至开始尝试引入与骑行健康相关的功能,如记录卡路里消耗、提供健康骑行建议等,试图开辟新的用户价值维度。

只是,这些卖点多少有点“转移话题”的意思。

说到底,消费者是更需要开得快的电鸡,还是更安全智能的电鸡?新国标电鸡降速、续航缩水的缺点,消费者一骑就能感受到。 至于新车的这些功能到底能不能让用户买账,估计车企心里也没底。

“又慢又好”的期盼

这场由新国标开启的转型之路,对它们而言,注定是一场充满阵痛的持久战。

监管部门的决心、消费者的抗拒和车企的纠结,共同构成了当下市场的复杂面貌。

一边是“迟到一分钟扣 400 全勤”的切肤之痛,一边是每年高居不下的电鸡超速死亡率、起火事件的触目惊心,效率和安全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难平衡的问题。

即便是电鸡问题的重灾区,即时配送领域,已经看到平台已经开始逐步调整政策,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平台均已明确调整骑手“超时罚款”规则,但“开快一点=送多一单”的朴素情感,恐怕不会因为取消超时罚款而轻易改变。

想要实现“又慢又好”的期盼,还需要一些时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字计划”,作者:Hayward,36氪经授权发布。

+1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记录智能时代的每一次浪潮!前沿科技捕手,AI产品深度洞察。

下一篇

在车型与配置“过剩”的时代,尚界H5成为名副其实的“超值神车”。

1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