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荣履新深蓝汽车总裁:邓承浩的“爆款”赌注
2025年9月8日,前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首次以深蓝汽车总裁身份亮相。这一天,是他入职深蓝的第一天,也是深蓝汽车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的日子。
几乎没有预热期,没有缓冲带,姜海荣直接站到了聚光灯下。如此紧凑的节奏,背后是深蓝汽车对其执掌市场破局的强烈期待。
在长安汽车集团完成新一轮架构优化、强调品牌独立运营的背景下,邓承浩于今年2月由深蓝CEO升任董事长。
左为: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右为:深蓝汽车CEO姜海荣,来源:深蓝汽车
技术派出身的邓承浩很清楚短板所在:“我是做产品和技术出身的,市场和营销是我相对欠缺的地方。”在他看来,深蓝汽车有着扎实的技术底蕴,却陷入了“有好产品但讲不好故事”的困境,他曾多次公开表示,深蓝不仅要“造好车”,更要“卖好车”。
于是,在长安集团重组为新央企、深蓝被赋予更大战略使命的背景下,邓承浩落下了关键一子:邀姜海荣加盟。
姜海荣的破局使命:爆款制作人
从手机行业到汽车行业,从荣耀到深蓝,姜海荣的跨界跳槽承载着重要使命。深蓝汽车不缺技术,不缺产品,缺的是将产品变成好爆款的能力。
姜海荣的履历恰好补齐了深蓝的短板。20年ICT行业经验,兼具十年技术研发与十年市场营销实战,这种“技术+市场”的双重背景,在汽车行业并不多见。
更深层的原因是,深蓝正在全面学习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DMS(集成开发营销销售)体系。IPD确保“做正确的事”,IDMS则解决“如何成功卖出去并赚钱”。姜海荣在华为和荣耀的完整经历,尤其是围绕这两个体系的产品与市场实践,成为深蓝加速体系能力构建的捷径。
“最好的学习,就是把在华为干这件事的人请过来。”邓承浩说,姜海荣不仅带来经验,更带来一整套被验证过的系统方法论。
“任何一款产品都要把它推爆,爆款的意义在于实现品牌和价格稳定,产品没有推爆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知名度不足,还包括顶层设计的问题。我们不确定姜海荣的到来能不能改善这个局面,但是他要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
邓承浩的爆款焦虑与全球野心
一个月前的一通电话,两个星期火速入职,姜海荣到岗即投入高速运转。入职首日,他从早8点起连续开会,随后参加媒体见面会,当晚出席全球发布会。这种节奏预示着他将在深蓝扮演的角色——一位被寄予厚望的破局者。
“今天上午我们完成了公司经营团队的见面,核心干部的沟通,中午跟董事长交流、散步,我们没有任何休息来到会场跟大家见面,紧接着跟股东见面,晚上是发布会,明天见经销商,后天是跟供应商见面。这家企业有一种全力奔跑的文化。但可能因为它很年轻,2022年才发布第一款车。”姜海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深蓝汽车并非行业新玩家。
作为长安旗下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核心品牌,深蓝与阿维塔、长安启源共同构成矩阵,主攻10万-25万元主流市场。2022年独立运营以来,深蓝承担着长安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使命。随着长安集团纳入新央企体系,深蓝的定位进一步升级为推进科技平权和规模效应的主力品牌。
在深蓝所处的主价格带市场,竞品密集、用户挑剔,既需科技感,也需成本控制。在消费者心目中,深蓝尚未建立起如“蔚小理”般的鲜明标签,也缺乏比亚迪、吉利那样的规模认知。
问世三年间,深蓝汽车的销量正在持续爬升。今年8月,深蓝汽车共交付新车28235辆,同比增长40%;1月-8月,深蓝汽车累计交付19.86万辆,同比增长64.6%。
年初时,深蓝汽车为2025年定下了50万辆的销量目标,此次邓承浩在沟通会上透露,长安集团下调了这一目标,最新下达的目标是今年完成全球36万辆,面向2030年则瞄准200万辆。
“未来五年,‘十五五’期间是行业大洗牌最关键的几年”,邓承浩分析道,“汽车行业这一轮厮杀也一定会聚类成堆,深蓝必须跻身其中。”
全球化是邓承浩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深蓝全球化绝对不能再小打小闹了”。目前深蓝单月海外销量高峰时已接近1万台,覆盖70多个国家。他期望S05和S07等“全球大单品”分别实现2万台和1.5万台的销量,推动深蓝的国际化突破。
姜海荣的深蓝突围战
深蓝内部,邓承浩与姜海荣的分工协作已成为关注焦点。两人考虑了两种合作方案:一是邓承浩聚焦未来产品规划、下一代技术与全球化,姜海荣负责当前经营;二是邓承浩主抓产品与技术,姜海荣主导市场营销。两种模式皆可行,并将在推进中持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办公室相邻且共用一个阳台,便于随时交流、快速共识。
“从长安体系看,我对整体业绩负责;而在深蓝层面,姜总承担业绩责任,”邓承浩说,“深蓝的业绩必须由我们共同创造。”
在产品层面,深蓝正通过多款新车的集中发布实施“爆款战略”。
此次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深蓝推出五款新品,包括全新S07预售、S09超长续航超充版上市、L06全球首发,以及S05、S07欧洲上市。
邓承浩对这些产品寄予厚望:“我知道深蓝突破2万台,要真正站上3万台,体系能力要有质的提升。我要通过这一轮产品的投放让深蓝成功站在3万台以上乃至达到4万台,4万台是我们有机会的。”邓承浩说。
当前,深蓝汽车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邓承浩曾表示要在2025年实现正向的盈利循环。“公司做了精细的测算,深蓝汽车月销量在2.7万辆至3万辆时,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深蓝汽车品牌总监李攀透露,“我们大概踩在这个点上。”
更为关键的是,成本控制是实现市场突破和盈利的关键。深蓝汽车坚持“性价比必须建立在规模创新和技术创新基础上,而非低价低质”,并提出“双20”原则,新一代技术性能体验提升20%,成本降20%。
在邓承浩的规划中,深蓝既要保持“科技本色”,更要赢得“信赖形象”。言下之意,深蓝汽车的技术领先与消费者信任缺一不可。
“产品不能是品牌方认为它好,而是消费者认为它好才是真正的好。”姜海荣指出,“如果销量遇到困难,一定是产品或用户沟通出了问题。”
他认为,深蓝必须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不应追求面面俱到的“水桶机”,而应聚焦“真正用户可以感知的长板”。这意味着从“物以类聚”的功能导向,转变为“人以群分”的情感连接,关注用户的情绪价值和体验认同。
未来,姜海荣将在品牌建设、销量提升与全球化拓展三大战场发力:建立清晰的品牌差异点、打造可持续热销过万的车型序列、将其在荣耀的海外经验复用于深蓝体系化出海。
“今天只是开始,”姜海荣表示,“希望大家能看到深蓝的改变,看到我们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媒体和用户提出的批评建议,我们会快速改进。如果今天我说的没有兑现,你们可以骂我。”
而此轮密集的产品投放,也成为检验“邓姜组合”的首个试金石。姜海荣的成败,不仅关乎个人职业生涯,更决定深蓝能否在新能源红海中突围,实现深蓝汽车的“爆款梦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汽车”,作者:王欣 赵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