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磅试点,为何选中这10个地区?

城市进化论·2025年09月12日 10:25
“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根据批复,方案实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在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透露,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整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不过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第一次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总体部署”。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要根据不同改革任务优先考虑选择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令外界关注的是:为何是这10个地区纳入试点?

在9月11日的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指出,“这10个地区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

从试点内容看,此次综合改革试点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涉及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同时,也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体现差异化探索。

比如,北京城市副中心突出国际化和服务业开放,聚焦高端技术转化和金融资本创新;苏南重点城市要推进试点地区跨江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合肥都市圈聚焦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强调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转化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任飞表示,要素改革涉及领域广,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同,加上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齐步走”。所以采取在10个地区开展试点方式推进,这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作者:刘艳美,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蒙娜丽莎也面临重大的经营挑战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