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辞职却感觉身不由己?试试这些办法
许多职场人都曾在当下的工作岗位或公司中感到挫败。虽然辞职有时的确是正确的选择,但一些无法掌控的情况,可能会让留下成为更好(或唯一)的选择。如果你正是那些需要留在不满意岗位上的一员,要知道,你并非毫无办法。
我们(莎伦作为一名执行心理学家兼高管教练,多丽作为一名作家兼主题演讲人)在与职场人士和高层领导者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四条策略,帮助你将这段充满挑战的时期,转变为职业生涯中富有价值的阶段。
主动选择留下
当工作中持续遭遇负面经历时,大脑可能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本能状态,让你感觉对局面失去掌控,进而精疲力竭。与其觉得自己被困住,不如主动做出留下的选择,重获掌控感,因为当下对你而言,留下的收益大于成本。
例如,不要把工作视为 “不得不做的事”,不妨将内心的想法转变为 “我是按照自己的条件来工作的”,或者把公司(以及你的薪水)看作是 “为你最终的职业转变提供资金支持”。
为了保持对工作的掌控感,你可以每季度自我审视一次,重新评估留下是否仍然值得。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
- 这份工作的哪些方面(如果有的话)正在帮助我成长?
- 现在我能培养哪些技能、积累哪些经验或结识哪些人脉,以便日后受益?
- 让这份工作变得无法忍受的底线是什么(这会促使你做出不同的决定),我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触及底线?
通过提出这些问题,你能将无限期的坚守,转变为一系列有意识的选择,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感受到更强的掌控感。
发现潜藏的机会
主动选择留下,能减轻你为了生存或改变现状而不断挣扎的压力,让你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创造性思考。试着用初学者的心态,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即使当前职位已无法激发你的热情,你仍可以通过探索跨部门联系、了解对客户的影响,或者重新审视那些在忙碌时期被搁置的有潜力的想法,来找到新的意义。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更加关注人员发展,或者更用心地与同事相处,提升互动质量。
例如,一家金融机构的高级副总裁在晋升机会中落选后,找到了莎伦。她担心在其他公司找不到类似的职位,所以决定即便无法晋升,也得留在现职。然而,通过梳理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并寻找创造价值的机会,她提出了一个领导高关注度、能为公司创收项目的新方案,并得到批准,而这个项目正是首席执行官特别感兴趣的。这让她得以绕过喜欢微观管理的上司,还获得了职位和薪资的提升。刷新视角,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能让你发现并创造新的机会,避免职业发展陷入停滞。
反思自身责任
与其将不满归咎于外部因素,不如审视自己在这种状况中可能起到了什么作用。你对局面的影响力通常比自己意识到的更大,而这将决定你能否争取到更好的机会。
比如,莎伦的一位客户——一家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本想离职,但受合同约束,还需再留任一年。她有意识地转变思维:“我不再纠结于公司管理层的不足,而是开始专注于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她找出了改善团队运营的方法,并与利益相关者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举措让她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提升了她在管理层会议中的影响力,也减轻了留任带来的压力。
首先,梳理出当前状况中你能控制或影响的方面,以及无法左右的部分,这会很有帮助。然后,选择一到三个通过自身努力就能改善现状的具体方法,而无需依赖他人改变。此外,你可以考虑养成一个日常习惯,每天早上设定一个领导目标。确定当天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或他人行为,你想要展现的三个特定品质。例如,你可以选择 “有策略、积极、善于合作”。即使你无法控制外部环境,但通过最大化内心体验,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
借此时机成长,而非仅仅忍耐
将当前职位视为职业生涯宏大蓝图的一部分,而非一种无奈的过渡状态,也会对你有所帮助。有策略地利用这段时间,为下一个职位培养技能,或者明确下一步的方向。多丽在《重塑自我》一书中提到的一位律师,工作并不开心,她便巧妙利用午餐时间,邀请那些从事她感兴趣工作的人外出交流。经过几十次午餐交流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下一份职业。
你可以努力找出至少一项能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能力,然后在现有职位上寻找机会培养它,比如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或者拓展工作职责范围。例如,如果人工智能知识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益,你可以主动申请加入或领导公司的人工智能工作组。如果公开演讲能提升你的个人形象,那就代表公司参加行业会议。
此外,利用你对当前工作的熟悉度——因为轻车熟路,工作效率更高——为自身的外部发展腾出时间。考虑申请董事会顾问职位、行业协会领导职务,或参加认证课程。你也可以找到其他进入心流状态的方式,比如指导他人,或者沉浸在一项有意义的爱好中。
当辞职并非可行之选时,你仍有可能将充满挑战的工作状况转化为成长机遇。遵循上述步骤,你可以重拾掌控感,减轻压力,并为未来的机会做好准备,而不仅仅是勉强维持现状。
莎伦·梅尔尼克(Sharon Melnick)、多丽·克拉克(Dorie Clark)| 文
莎伦·梅尔尼克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家,被Thinkers50评为全球前50名高管教练之一,专注于帮助高贡献的高管在减轻压力的同时,实现更大的影响力。多丽·克拉克是一位营销策略顾问,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高管教育课程,被Thinkers50评为全球前50名商业思想家之一。
周强 | 编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