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净利翻番到收入腰斩:11 家职教上市企业的冰火两重天
2025 年上半年,职业教育赛道呈现出罕见的「冷热交织」。国考报名人数创下新高,用户端依然热情高涨,但上市公司的财报却冰火两重天。一部分职教企业营收和利润齐跌;另一部分则通过产品结构优化、费用管控或 AI 技术赋能,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
营收下降的职教公司
在今年上半年财报中,几家依赖公考培训或缺乏业务对冲能力的职业教育企业,普遍出现了营收下降与利润下滑的局面。无论是曾经凭借「千城万校」遍布全国的巨头,还是依赖互联网打法迅速崛起的新兴玩家,又或是教育板块在集团业务中占比不大的多元化公司,都没能摆脱同一条曲线——需求端依然存在,但旧有模式难以捕捉新增量,利润因此被不断压缩。
中公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公上半年实现营收 11.55 亿元,同比减少 20.2%,净利润仅 6178 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46.7%。公务员培训收入仍占一半以上,但事业单位、教师类和综合培训板块均出现显著下滑。
受考试招录规模变化影响,学员人数下降,而固定的教学和渠道投入让成本难以下降,利润因而承压。拆分来看,公务员培训收入 5.87 亿元(占比 50.9%)、事业单位培训 1.54 亿元(13.3%)、教师类培训 8736 万元(同比降 37%)、综合培训 2.98 亿元(25.8%)。
据了解,实控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共控股 18.1%,部分股份已被冻结或处置,股权纠纷进一步加大不确定性。
当招生人数减少时,庞大的线下体系与固定投入让成本难以同步下降,从而侵蚀了利润空间。再叠加控股股东股份冻结与处置的负面消息,这家曾经的公考培训龙头陷入了内外交困。
粉笔的情况稍有不同。公司上半年营收 14.92 亿元,同比下降 8.5%,净利润 2.27 亿元,同比减少 18.3%。尽管收入和利润下滑,但仍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是公考赛道中少数「能赚钱」的头部公司。
培训与图书业务均有回落,显示行业竞争加剧。需求端依旧火热。2025 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 341.6 万人,同比上涨 12.6%;粉笔的月活用户也小幅增长至 930 万。
面对竞争,粉笔的对策是加大 AI 产品布局,除了原有粉笔 AI 老师、精品 AI 面试点评外,还推出公考 AI 刷题系统班、事业单位 AI 刷题系统班、AI 智能音箱等,试图通过技术赋能拉高转化效率。
不同于公考类公司的「规模压力」,知乎的下滑更多来自战略主动收缩。知乎上半年收入仅 1.57 亿元,同比下降 43.9%,单二季度更是同比减少逾五成。知乎正将路径从「主题式扩张」转向「社交互动+知识分享驱动」,希望通过赋能创作者与 AI 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模式。但短期来看,转型期的职业教育业务贡献有限。
教育业务在集团中占比较小的科德教育同样出现了下滑。公司上半年营收 3.66 亿元,同比下降 1.15%,归母净利润 5328 万元,同比下降 15.2%。主要拖累来自油墨业务一季度的季节性下滑以及参股公司中昊芯英亏损带来的投资损失。教育板块方面,科德教育正在加码「科德 AI 学」考证平台,已有超过 3 万用户。但整体来看,教育业务尚处成长初期,对冲效应不足,导致利润波动明显。
竞业达的财报则透露出另一种不平衡。公司上半年营收 1.18 亿元,同比下降 18.4%,亏损 1898 万元,但二季度已微利。传统的招考系统仍是大头,但智慧轨道业务同比大增 71%,说明新业务方向正确。然而整体费用率高企,现金流承压,使得轨道增长难以弥补旧业务下滑。竞业达正在 AI+教育端持续投入,构建「组织—教学—评价」的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期待未来实现突破。
营收上升的职教公司
与营收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职业教育企业里面,要么依托技能培训的刚性需求,要么通过多元化和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展现出清晰的上升曲线。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是,在行业周期调整中找到新逻辑,并把它跑通了。
中国东方教育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 21.86 亿元,同比增长 10.2%;净利润 4.03 亿元,同比增长 48.4%,毛利率升至 57.3%。业务覆盖烹饪、西点、西餐、汽车、美业和信息技术多个板块,形成多元布局。烹饪和汽车保持稳健,美业收入同比暴增 90%,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东方教育的核心逻辑在于「学业即就业」,通过稳定招生与高就业率保证现金流,同时不断扩展技师学院与职教产业园,强化产教融合的护城河。
华图山鼎则在公考赛道中跑出了逆势增长。公司上半年营收 17.2 亿元,同比增长 14.5%;归母净利润 2.13 亿元,同比增长 75.1%;扣非净利润增幅超过一倍。其非学历培训业务收入 17.1 亿元,占比 99.2%,核心仍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考试培训。华图山鼎通过大数据与 AI 批改、AI 面试点评等应用,提高了教学交付效率,释放出强劲的利润弹性。在同一赛道上,中公教育营收下滑、粉笔增速放缓,而华图山鼎却实现量利双升,足以说明模式的差异。
高途在转型后的财报表现出了久违的增长势头。上半年营收 28.82 亿元,同比增长 47.3%;净亏损 9200 万元,同比大幅收窄。财报把这一改善归因于 AI 在获客和服务环节的应用,这也是公司近四年来最好的经营表现。
AI 在获客与服务中的应用让公司重拾效率,销售、管理与研发费用率连续下降,经营杠杆逐步释放。在战略层面,高途积极推进「AI+教育」布局,显著提升获客效率和教学服务质量,non-GAAP 口径下净亏损同比收窄超 50%。对于一家经历过转型阵痛的企业来说,这样的趋势意味着盈利模型正在逐步修复。
尚德机构的成绩单则凸显了成人教育的稳定性,连续 17 个季度盈利。上半年营收 10.27 亿元,净利润 2.02 亿元,其中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五成。学历教育增速放缓,但职业技能与兴趣教育崛起,非学历收入已占到 78%。尤其是兴趣教育和银发教育,分别通过社群化设计与高复购率,为尚德提供了新的增长曲线。
总体来看,尚德正从「学历刚需」转向「多元驱动」,以兴趣教育和银发教育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并依托 AI 赋能构建竞争壁垒,成为成人教育赛道中营收和利润双增的代表企业,展现出最具确定性的盈利范式。
传智教育则通过结构调整走出了收缩的阴影。公司上半年营收 1.63 亿元,同比增长 46.4%,亏损明显收窄。值得注意的是,学历教育收入爆发式增长至 6229 万元,同比增长超过 1500%,境外市场也开始拓展。目前,传智教育已从单一 IT 培训机构升级为「数字化人才职业培训 + 学历教育」双轮驱动的综合教育集团。在国内通过中职—高职—国际高中打通教育路径,在国际上通过新加坡辅仁校区实现出海布局。
世纪鼎利则通过剥离新能源业务,重新聚焦教育与通信,带来了业绩的显著改善。上半年营收虽下降至 1.28 亿元,但净利润实现 865 万元,同比大增 160%,成功扭亏为盈。职业教育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2.3%,主要得益于诉讼回款。其「鼎利学院」模式通过与高校共建二级学院,提供从课程体系到实习就业的一揽子服务,同时输出教育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把产教融合与教育信息化结合起来,展现出新的扩张潜力。
需求热度未减,供给模式决定未来
2025 年上半年,中国职业教育行业延续了需求强劲的趋势,从 11 家公司的财报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赛道与机构之间的分化明显加剧,整体格局正在经历深度洗牌。
公考培训依旧是需求最旺盛的领域,报名人数和报考热度持续走高,体现出长期刚需的特征。然而,这种需求增长并未带来所有机构的均衡发展,反而凸显出供给端的激烈分化。公考赛道挑战最大,报名人数增长的背后是机构洗牌,中公掉队、粉笔承压、华图逆袭,高途仍在寻找拐点。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技能培训与产教融合板块的稳健发展。中国东方教育、尚德机构、科德教育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均保持了稳定增长,显示出该赛道的长期确定性。这类企业聚焦就业导向与产教融合,通过与产业的深度结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和就业服务,从而在人才培养、输送与职业发展路径上形成闭环。
IT 培训赛道的表现则相对低迷。传智教育作为代表,面临需求增速放缓和费用结构失衡的双重制约,亏损状态持续,短期培训的传统模式在竞争激烈与获客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尽管公司在 AI 课程和跨境业务上不断尝试创新,但整体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短期内难以扭亏。与此同时,社区型职业教育呈现出新模式探索的迹象。知乎的职业培训收入虽然大幅下滑,但其转型方向是「社交+知识分享+AI」的结合,试图通过社区生态与用户互动提高付费转化与用户粘性。这种尝试尚处早期,却有望突破传统「主题式扩张」的局限,代表了一种可能的模式创新。
在产教融合与信息化的领域,竞业达和世纪鼎利等公司通过新业务探索寻求增长空间,主要聚焦于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校企合作项目。这类模式更偏向 B 端,短期盈利压力仍在,但其长期潜力不容忽视。
整体来看,2025 年上半年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的关键词可以归纳为「需求强、供给分化、AI 成变量」。需求端的旺盛为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但红利已不再雨露均沾,机构间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而 AI 已在招生获客、教学交付和服务效率提升等环节深度渗透,粉笔、尚德、高途、知乎等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不同路径。谁能率先跑通 AI 赋能下的可持续模式,谁就可能在下一个行业周期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作者:两王今、思珞,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