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做对了什么?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8月27日 10:45
“你们自己去搞”。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的日子。 

关于深圳的成功,主流媒体已经讲了很多,这里无需赘言,但我觉得深圳的成功经验,倒是需要反复讲一讲。 

毕竟,人们往往只记得成功,而忘了为什么会成功。 

那么,深圳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天时(改革开放、全球产业大转移)、地利(毗邻香港)、人和(全国人才涌入)等多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

但这个说法,只强调了外因,而忽略了内因,也就是深圳自身的一些特质。

辩证法里讲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那么,深圳成功的内因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重温邓公讲的两句名言。 

01

第一句是:“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当谈到配套资金时,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在邓小平的倡议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的重大决策。1980年5月,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将“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自己去搞”——我觉得这四个字对深圳非常重要,为啥呢?因为上面不给钱,对你的约束就少、宽容度就高,其实就是放权,这样你才能淌出一条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内驱力”。

反观现在很多新区都习惯性地跟上级部门要钱,但只要是给钱的事情,那约束能少吗?所以现实中很多新区不敢闯、不敢干。

而且,上面不给钱,你就得自己挣,钱从哪里来?只能从民间来,民间的钱又从哪里来?从市场经济的土壤中慢慢长出来。

所以,这决定了深圳从一开始就只能搞市场经济,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来办事,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活命。

建设新区就跟富二代创业一样,只有“自己去搞”,才能在摸爬滚打中摸清赚钱的真实逻辑,在试错碰壁里炼出解决问题的真本事;如果总是依赖老窦给钱,那永远练不出谋事、办事、扛事的能力,看似走得顺,其实是被 “钱” 架着走,一旦没了外部输血,就会垮掉。

总结就是:无论是培养孩子,还是建设新区,放权都比给钱,更重要。

02

邓公的第二句话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春,已是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公说讲得一针见血,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胆子大。 

这决定了深圳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不是为保证正确而生,深圳最大的权利就是行路的权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如果凡事都要保证正确,哪里还敢闯、敢冒?哪里还有今天的深圳? 

关于“敢闯”这一点,最突出的一个体现就是,深圳最早给予了国人创办企业的自由 。能够自由地创办企业、自由地选择职业、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突破。 

正因为这个简单的理由,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才能够吸引到一大批像任正非、马明哲、王石这样的优秀企业家。 

任正非、马明哲、王石原本都成长于体制内,在上世纪80年代那种社会气候中,如果没有深圳这个“不一样的地方”,这些能人至今可能仍在体制内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能够自由地选择职业与生活方式,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是最大的制度红利、最大的风口。

03

熟读史料还可以发现,关于深圳特区怎么建,邓公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方略,只是说“你们自己去搞”。

用当时的话语,这叫做“摸着石头过河”;用当代网友的话,就叫做:干中学

意思就是干了再学、边干边学,实践出真知。

深圳未来的路怎么走,也没有现成的教条或者经验可以遵循,相信还是三个字:干中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作者:孙不熟,36氪经授权发布。

+1
3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Sakana AI提出M2N2模型融合法,模仿自然演化提升性能。

2025-08-2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