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打响堂食“保卫战”
“0元送到家的奶茶”“6.9元两荤一素套餐”“9.9元整只烤鸡”……当这些“白菜价”美食通过骑手穿梭在街头巷尾,消费者欢欣鼓舞,平台订单暴涨时,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个怪象——餐饮店里挤满了取餐的骑手,后厨忙得不可开交,堂食区却空空荡荡。
事实上,近几年来,客流下滑一直是很多餐饮老板头疼的问题。在今年这场外卖大战的“衬托”下,餐饮店的堂食困境愈加凸显。
餐饮店的堂食正在“失守”
“你们的堂食生意还好吗?我们今天只有9位顾客”,在嘉兴开麻辣烫店的可乐(化名)很是烦闷,最近门店的堂食营业额一天下来不到200元,让她觉得压力很大。
最近,越来越多餐饮经营者、从业者,对堂食客流下滑有了切身体会。
阿君(化名)的粉馆位于合肥一个客流量较大的菜市场附近,在社交平台也颇具名气,她坦言,6月还有不少外地游客到店打卡,但7月客人似乎突然消失了,7月的生意是上半年最差的一个月。
除了刚需品类,西餐店、正餐店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在北京一家西餐厅做兼职周欣表示,6月底餐厅一天能翻台4、5轮,但7月餐厅的生意冷清不少,午市场常常坐不满,晚上也只有稀稀拉拉3、4桌顾客。
另有自媒体指出,深圳宝安的一家曾生意火爆的湘菜馆,今年店里的客流下滑了近一半,即便是周末,店里也坐不满。餐厅负责人老林(化名)坦言,过去生意好的时候,周末一天能有3万元营业额,现在连做到1万元都难。
而让不少餐饮人更忧心的是,在外卖大战影响下,一些消费者习惯了“补贴价”后,堂食对其的吸引力会进一步下滑。
经营米线店的王宁表示,以往午市堂食日收入能稳定在2000元以上,如今却降至六、七百元,缩水超过三分之二。他认为,现在很多消费者三块、五块就能点一份外卖,就拿店里最便宜的碎肉米粉来说,堂食是13元/份,外卖同样的单品,5元左右就能配送到家门口,“谁还会专门跑来店里吃呢?”
据“钛媒体”报道,经营米粉店的徐婷也无奈表示,外卖补贴改变了一些消费者的习惯,不少经常到店的堂食老客也开始线上下单、线下自取,“点外卖便宜可以理解,但低价吃多了,人家会觉得你的餐品就值这个价。”
另据《财经杂志》报道, 多位消费者表示,自己原本习惯于选择办公室附近的餐厅吃工作餐,如今因为点外卖更便宜,且不需要排队,大部分时间会选择点外卖。
堂食,是餐饮门店的根基
事实上,这几年餐饮店普遍出现门店客流下滑、客单价下滑,导致堂食收入减少。这背后,是餐饮市场供给过剩、消费降级和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尽管补贴大战为不少商家带来了订单量的增长,但仅靠外卖的带来的增量无法解决堂食客流下滑带来的问题。刨除少部分外卖专门店,大多数餐饮店的经营还是需要堂食收入来支撑。
从成本结构看,餐饮店的固定成本通常包括房租、人工、食材等成本。其中,房租和人工是固定成本,无论有没有客流、客流多或少,都是餐饮老板每天一睁眼就要付的钱。
同时,房租、人工这些成本,主要是为堂食服务的,如果外卖收入占比过高,除了要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增加外卖相关成本、摊薄利润,还会出现堂食空间利用率低、人效低的问题。如果把这些成本都砍掉,门店就失去了堂食接待的能力,堂食业务也无从谈起了。
换句话说,固定成本不会随着客流增加而增长,但堂食客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覆盖这些成本。堂食客流量越高,这些成本就摊得越薄,门店的利润空间就越大。
举个例子:
利润=营业额-固定成本(租金+人工+装修折旧等)-变动成本(食材为主);
假设一家餐厅每月固定成本是10.5万元,无论每天有1位顾客还是100位顾客,这笔成本都要付。如果每个月有1000人次的客流量,平均每位顾客分摊的成本就是105元;但如果每个月有3000人次的客流量,平均每位顾客分摊的成本就是35元。
设定每位顾客的变动成本是50元、每人消费200元的前提下,当餐厅有 1000人次客流量时,每位顾客可产生45元利润; 3000人次客流量时,每位顾客可产生115元利润。
当然,这些只是理想化的数字,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产生变化,但总体的算账逻辑是不变的。
此外,堂食顾客点高毛利产品的概率也相对更高, 如小吃、甜品、酒水等,这些高毛利产品 能够进一步提升门店的收入。
从经营角度看,外卖做的是流量生意,堂食做的是品牌生意。
外卖本质上是一场“抢流量”的生意。消费者打开APP,系统根据距离、价格、评分推送选项,决策往往就在几秒之间。通常情况下,谁便宜、谁优惠多,顾客就点谁。
更关键的是,这种交易发生在平台的“公域”里,顾客属于平台,而不是餐厅自己。一旦停止补贴,顾客就转向别家,很难建立真正的品牌忠诚。
而堂食完全不同,它是一个私域场景,顾客走进门店,感受到灯光、音乐、服务员的微笑、菜品上桌时的热气与香气,都在无声传递品牌的价值,强化顾客的粘性。
而且,许多菜品的最佳风味,只有在现点现做、即时享用的情况下才能体现。比如一道红烧肉,堂食时油润酥糯、香气扑鼻,而经过30分钟配送,可能会因为温度降低导致口感油腻,风味大打折扣。
所以说,外卖拼的是流量和价格,堂食拼的才是品牌和口碑。后者,才是一家餐厅走得长远的根本。
如何打赢“堂食保卫战”?
眼下,如何“保住堂食”,已成为餐厅经营的关键命题。
1. 把产品做好,巩固堂食护城河。
在补贴战下,外卖被迫走“低价套餐+预制出餐”的路线,牺牲的是风味与体验。而堂食的优势,恰恰在于能提供更好的口味和体验。
具体可以怎么做?
比如聚焦“现做现吃”的核心菜品,像现炒小炒、现切涮肉、冒烟上桌的砂锅、出炉即食的烤鸭等这些菜,给顾客必须到店的核心理由。
比如“山居椿芽”的杭椒牛肉面,坚持“三不原则”:牛肉不隔夜、浇头不预制、面条不提前烫。服务员端上桌时,浇油还在“冒烟”。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除了品牌信仰外,也是顾客愿意消费、复购的主因。
另外,强化“看得见的新鲜”也很重要。
例如潮汕牛肉火锅店,现场鲜切黄牛,顾客亲眼所见,信任感拉满;费大厨透明厨房,厨师现场切黑土猪肉;海底捞鲩鱼主题店,大厅设活鱼池,现点现捞,从源头建立食材信任......这些“可视化”的操作,不仅是营销,更是价值传递,让顾客为“看得见的品质”买单,而不是为了“便宜几块钱”妥协。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2. 用差异化的招牌菜建立品牌护城河、提升经营效率。
未来食创始人余奕宏指出,99%的顾客进店,其实都是冲着一道“非你不可”的招牌菜而来。这道菜,不只是菜单上的一个选项,更是顾客选择你的理由,是品牌在食客心智中扎根的锚点。
试想,当一个人突然想吃酸菜鱼时,脑海中是否会立刻浮现出“哪家最地道”的想法?当朋友聚会想吃辣椒炒肉,是否总有一家店被反复提起?这些被“点名”的餐厅,都拥有一道深入人心的招牌菜。它不只是一道菜,更是一种记忆符号,一种情感连接。
因此,餐厅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招牌菜的竞争。唯有打磨出让人“想吃就找你”的核心菜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长久的生命力。
另外,从经营角度层面看,一家餐厅有没有一道真正拿得出手的招牌菜,背后其实是一整套运营效率和用户心智的较量。
“在就餐高峰时期,如果同时来了10桌客人,如果每桌客人点的菜品都不相同,80%以上的菜品都不重复,那后厨会是什么状态?”余奕宏表示,在这样的场景下,后厨备料、切配的人手要更多,烹饪的时间要更长,一旦后厨力量跟不上,上菜慢了,火候差了,出品的口味就会变得不稳定,一道菜出问题,整桌的体验都会打折扣。久而久之,顾客满意度自然难以保障。
而一道招牌菜,事实上不仅给了一个顾客选择餐厅的锚点,还能提升后厨的出餐效率,点餐率高了,后厨备料更高效,出餐更稳定,翻台率也提升了。顾客吃得满意,自然愿意分享,让更多的顾客为了你的招牌菜而来,堂食生意就会越来越稳定。
3. 重构定价逻辑,用“价值感”对抗“低价战”,让顾客为体验买单。
外卖补贴战的后果,是用价格战摧毁用户对价值认知。消费者习惯了“9.9元吃烤鸡”“6.9元两荤一素一汤的快餐”,对餐厅的常规定价产生抵触。
但堂食的定价,不能陷入“比谁更便宜”的陷阱。正确的策略是:跳出价格维度,转向价值维度。
如何重构定价?
要让顾客感知到“值这个价”。
以一道辣椒炒肉为例,这道家常菜的外卖定价往往是30元以内,超过30元顾客就会觉得贵了。而费大厨却能以68元的定价,一年就能卖出500万份。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23年费大厨光是卖辣椒炒肉,总收入就突破10亿元。差距从何而来?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答案在于“价值感”的构建。费大厨在保障食材品质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大厨现场爆炒”“明档现切、肉眼可见的新鲜”等一系列可视化、可感知的细节,将一道家常菜升华为有技艺、有品质的用餐体验。
这时,价格已不再是一个数字,而是品质承诺的体现。消费者愿意为看得见的专业、感受得到的价值买单。
4.创造一个让顾客慢下来的机会。
小马宋战略营销咨询公司创始人小马宋指出,做好线下门店生意有一个核心原则:吸引顾客在路过时放慢脚步,最好能驻足停留。
“只要人停下来,交易就有可能发生。”小马宋如是说道。
他以一些主打家庭客群的门店举例说明,在装修时统一在门口设置木马或摇摇车。孩子们被吸引过来玩耍,家长自然也会随之停留,进店消费的概率大大提升。
事实上,促使顾客放慢脚步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如店员喊麦、唱歌跳舞、派发气球、人偶巡游、表演等,本质上都是通过制造视觉或听觉的吸引力,引发顾客好奇,从而停下脚步,为转化创造机会。
此外,场景也是吸引顾客进店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消费者进一家餐厅,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吃得开心,追求愉悦的消费体验。
这就意味着,除了餐盘里的食品,做好服务、体验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渠道。对于不少餐厅来说,场景即体验,在产品相对同质化的市场背景下,一家坐得舒服或者能带来新奇体验的餐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显然更高。近几年从露营风到山野风的走红,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结 语
当补贴退潮,餐饮人必须重新算清一笔账:堂食才是覆盖租金、人力等固定成本,实现稳定盈利的核心场景。
外卖作为堂食的补充,能带来增量,但难以支撑整体利润。真正的出路,在于发挥堂食优势,通过招牌产品、现场体验和价值定价,重建顾客到店的理由,提升坪效。
守住堂食,不是抗拒变化,而是抓住餐饮经营的基本盘,用可感知的品质,换来可持续的收入。这才是餐厅长久活下去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作者:周沫,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