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货架对决,冰红茶的下一仗,在客厅?

Foodaily每日食品·2025年09月11日 12:10
娃哈哈拿下场景“入场券”。

冰红茶又杀回了冷柜。

今年,农夫山泉推出带汽冰红茶、今麦郎把“减糖”印上包装...一众品牌集体发力,让这个传统大众品类的竞争再度升温。

就在大家都盯着线下渠道较劲时,Foodaily却发现了一个“反常规”玩家:娃哈哈。它并未局限于传统的渠道厮杀,反而转头联手小米商业营销,把冰红茶广告直接送进了千万家庭的客厅电视大屏。

图片来源:小米体育频道截屏

这一战略转移背后,藏着冰红茶突围的现实困境:在被康师傅、统一两大巨头牢牢统治的冰红茶赛道,娃哈哈想从正面突破难如登天。

如今,娃哈哈借力小米智能生态打造的这场“场景战”,究竟能不能帮它撕开赛道缺口,实现短期销量增长与声量爆破?

货架难争,娃哈哈靠“空白场景”弯道超车?

冰红茶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大众品类。

整个市场竞争参与者众多,康师傅、统一两大巨头常年领跑,2024年数据显示,二者分食近八成市场份额;虽然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快速崛起,却始终难以撼动双寡头的统治根基[1]。

图片来源:亿欧智库《2025中国瓶装冰红茶饮料行业白皮书》

究其根源,这场竞争的核心,始终绕不开“终端货架”这块硬骨头。

康师傅、统一通过长期布局,已经建立了全国性渠道网络,从终端陈列到铺货效率,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渠道壁垒”。

这也正是娃哈哈所面对的核心困境。宗馥莉在近期采访中坦言:“康师傅冰红茶是一个典型的长红产品,它能持续在年轻群体中保持存在感,靠的不是一时的营销,而是持续的品牌力和终端力。”[2]

即便是以新玩法突围的新锐品牌,最终也无法避开货架这道难题。

正如元气冰茶业务负责人直言:“最土的方法可能就是最好的方法”。尽管在起步阶段,元气森林的渠道布局侧重电商平台和高线城市便利店,但低线城市与农村市场占据主流的商超、夫妻店、餐饮店渠道,仍是饮料市场的大盘与未来增长点[3]。

所以后来,负责人会带着团队全国各地跑市场,就是为了在下沉渠道撕开缺口,补上“货架竞争力”的短板。

图片来源:小红书@吃糖的小苦瓜

确实,在双寡头的长期教育下,消费者早已形成“买冰红茶,先看康统”的品牌惯性,即便娃哈哈多年来以“追赶者”姿态持续发力,但若硬啃线下渠道,想要实现销量层面的质变,可谓难如登天。

面对如此困局,娃哈哈需要一场“非常规”的战役,绕过线下货架的正面交锋,在新的战场开辟第二曲线。

而从它与小米商业营销的联手布局中,新战场的轮廓已然清晰 —— 聚焦“新场景、新流量”。

Foodaily也一直强调,通过发现、创造、抢位新的消费场景,形成场景和品牌的深度联想,从而让消费者快速理解产品的使用价值,唤醒消费者需求,是和消费者高效沟通,形成品牌增量的有效路径。

冰红茶的消费场景是非常广泛的。打完球浑身冒汗时灌一口,冰爽痛快;朋友聚餐满桌油腻菜,抿一口立马解腻;打游戏吨吨两口,感觉手速都变快了;宅家追剧开一瓶,也能爽到心里去。

然而,场景广泛,也意味着用户注意力分散。尽管渗透于诸多日常片段,冰红茶却始终未能“独占”任何一个具体场景,缺乏一个足以凝聚消费者认同的情绪入口。

今年夏天,苏超的热度恰成了做深场景的最好契机。单场比赛现场观赛人数突破6万,网络收视率高达265万+人次/场。这场赛事不仅点燃了现场激情,更让商场、酒馆,尤其是家庭客厅,成了大众观赛的核心阵地。

对品牌而言,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正是稀缺的“流量锚点”,它能将分散在不同场景的消费者,重新聚集到家庭客厅大屏前,形成集中度高、粘性强的注意力场。

图片来源:小红书@汤米盐

正是看中这一流量价值,娃哈哈绕开双寡头固守的货架战场,把精力投向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场景空白”,通过电视大屏,以赛事频道霸屏、体育频道冠名的形式,将品牌与赛事深度绑定,顺势锁定“家庭观赛”这一高覆盖、高需求、高情绪价值的场景,建立新的消费认知。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苏超商业价值水涨船高,赛场广告位更是“一位难求”,其营销价值早已被市场反复验证。

但是,娃哈哈并没有选择直接赞助赛事或进行广告轰炸,反而主动“绕路”,通过小米智能生态来占领“家庭观赛”场景。为什么?

抢占9200万家庭大屏,拿下场景“入场券”

近些年,相信每位品牌一线朋友对营销变革都深有体会。

巨变下,行业对于“好营销”的判断标准也在变化,“营销要向极致ROI转变”“品牌部正在消失,要和销售部门融合”等声音越来越多。

传统玩法正在失效,品牌必须直面难题:如何让营销投放更“有效”,结合品牌发展目标,兼顾品牌建设和ROI,解决市场渗透率增长。

说得更直白些,传统营销能让产品“被看到”,却很难真正解决“被信任”和“被购买”的问题。

因此,娃哈哈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广告渠道,而是能深度融入“家庭观赛”场景、完成全链路运营的生态系统。唯有这样,才能打通从品牌曝光到消费转化的完整闭环。

而能否找到高效承接赛事流量峰值的渠道,直接决定着营销效果的上限。

图片来源:小红书@金融IT民工

作为中国家庭第一大屏,小米OTT的电视联网率与活跃度稳居行业第一[4]。尤其在暑期和赛事、春晚等关键节点,更是流量高峰。

这样的流量规模,恰好能让娃哈哈冰红茶在“家庭观赛”场景中实现高频次、强触达的品牌渗透,让“观赛喝娃哈哈”的认知潜移默化植入用户心智。

但正如前文所说,如今“被看见”早已不够,很多品牌只在产品表达、渠道布局上做场景细分,却忽略了在情感共鸣与场景体验中,与消费者建立“信任”联结。

而小米智能生态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补上“信任”这关键一环。

家庭大屏生来具备“信任光环”。不同于移动端弹窗广告常被视作“干扰信息”,大屏广告深度融入观赛、追剧等家庭娱乐场景,且画面更清晰、信息更完整,加上“全家共同观看”的属性,会让广告内容更易获得家庭成员的集体认同。

数据显示,家庭大屏广告在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和品牌购买意愿方面的提升能力,显著优于移动端和PC端[5]。

图片来源:秒针系统

这种信任基础,让家庭大屏成为绝佳的“种草”场景。它能够在高关注、强共鸣的氛围中,将产品信息传递至家庭单元,高效触达并影响潜在消费群体。

在线下,信任仍在持续深化。娃哈哈与2000家小米之家线下体验门店联动,通过抽奖活动吸引消费者到店互动,在真实的场景体验中,将线上好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品牌信任。

更关键的是,小米智能生态还能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OTT广告可一键导流至电商平台,大幅降低用户购买门槛,将营销热度直接转化为实际销量。据统计,此次合作的全网曝光量大幅提升,品牌声量实现了爆破式增长。

从“高频曝光让用户看见”,到“全家共鸣、线下体验建立信任”,再到“一键转化促成购买”,这一套“看见-信任-转化”的组合拳,正是小米智能生态能一站式解决场景渗透问题的核心能力。而这,是任何单一电视媒体或线下渠道都无法提供的。

Foodaily分析认为,娃哈哈对家庭大屏的布局并非临时借势,而是一场瞄准“家庭场景”的长期战略延续。早在2025年春晚期间,娃哈哈就带着冰红茶和AD钙奶,登上小米OTT互联网电视大屏。

这种长期绑定的价值在于:一方面,通过持续的内容曝光,在家庭娱乐场景中不断种草,培育消费者对娃哈哈品牌的偏好和好感,积累品牌资产;另一方面,借助小米智能生态的全链路能力,将这种品牌认知转化为“在家喝娃哈哈”的消费习惯,从而逐步构建起传统货架之外的新增长极。

小结

娃哈哈冰红茶的这次成功,不仅是一次品牌层面的突破,更是小米全域生态营销模式有效性的一次验证。

它清晰地展示了,在碎片化的媒介环境中,品牌增长的下一站在于对“场景”的精细化运营,而小米智能生态正成为品牌通往核心消费场景的超级入口。

参考资料

[1] 《2025中国瓶装冰红茶饮料行业白皮书》

[2] 专访宗馥莉:做一个“追赶者”,不急于证明自己 | 商业头条No.89 | 界面新闻

[3] 冰红茶不“红”了?! | 观潮新消费

[4] 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中国移动智能电视行业观察》

[5] 从大屏到智能中枢:电视如何靠AI Agent拿下消费者的客厅?|《2025年电视发展及商业化价值研究报告》发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odaily每日食品”,作者:Hermia He,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从“零的突破”到上百家。

1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