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的续作,竟然不是悟空
北京时间8月20日,在2025科隆游戏展(ONL)上,游戏科学压轴登场并公布了黑神话系列新作《黑神话:钟馗》。他们明确表示这不是《悟空》的直接续作,而是黑神话系列的下一部、一个全新的主角与故事线。
据官方的消息,目前《黑神话:钟馗》仍处于项目早期,“貌似提纲都还没写完”,预计的发售时间仍未可知。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猜测一下,《黑神话:钟馗》将会是一款什么样的游戏,游科的野心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不是悟空2
毫无疑问,游戏科学凭借着《黑神话:悟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孙悟空这个本身就家喻户晓的IP加上游戏科学用心且精良的游戏内容,让《黑神话:悟空》成了中国单机游戏的代表作。
关于它的成功,我想无需多谈。无论是截至目前超2300万份的Steam销量,还是Steam年度最佳游戏、TGA最佳动作游戏等重磅大奖,都说明了这款游戏在商业上还有内容制作上的成功。
这也让我不禁想问:续作为什么不是悟空2?
黑神话官网的Q&A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团队希望“做更有差异的游戏体验,挑战更大胆的机制,在世界观与叙事上搞点新鲜”,并保证“西行不会到此为止”。在《黑神话:悟空》中,尽管游戏科学已经比较颠覆常规,为孙悟空这个IP讲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但是整体故事线、主角的人物关系、技能动作设定,都和《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相距并不远。
其二,冯骥在发布后也发文表示,《悟空》之后他“有过一段茫然”,与其立刻做 DLC,不如先做一部新作,换个英雄、换套玩法与技术栈,再回来把悟空的传说做得更完整更扎实。
在《黑神话:悟空》发布之后,玩家对于它的DLC太强烈了。冯骥也提到很多二创作品已经比他们的DLC思路要想的更加天马行空,这无疑给了游科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惊艳所有人,那不如再沉淀一下,先做做别的。
把这两点拼起来看,《钟馗》并非“转身逃离热度”,而是一次主动的“跳线开发”:团队想在同一母题(黑神话宇宙)下,把技术、美术、叙事与玩法的上限再抬高一格,然后再回到悟空主线,用更稳的范式迭代。
钟馗这个中国IP,到底有多能打
相比悟空在亚洲文化圈子的知名度,钟馗显然要“小众”得多。
钟馗并非起源于某一部单一的“作品”,而是源于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在长期的口耳相传和文人加工中,钟馗的形象和故事逐渐丰富定型。钟馗相貌奇异,甚至可以说非常丑陋且凶猛,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但他却是一位才华横溢、刚正不阿、专司打鬼驱邪的神明。因此,钟馗也常被画作门神悬挂以辟邪、也与端午岁时礼俗相连。
(传)五代南唐 顾闳中 钟馗出猎图 卷(局部)
关于钟馗,最著名的故事来源于唐代传说。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骊山讲武后,忽然得了重病,久治不愈。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大鬼正在捉拿一个小鬼并将其吃掉。玄宗问其名,大鬼自称名为钟馗,是终南山人士,因在武德年间(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玄宗在位时约100年前)参加科举考试虽高中状元,却因相貌丑陋而被废黜,羞愤之下撞殿阶而死。死后立志要为陛下扫清天下妖孽。唐玄宗梦醒后,病竟奇迹般痊愈。
于是,他命当时的大画家吴道子根据梦中所见,绘制了第一幅《钟馗捉鬼图》,并敕令天下,岁暮时一律张贴钟馗像,以驱邪魔。这个传说通过《唐逸史》等古籍记载流传下来,成为钟馗信仰的基石。
钟馗在各类游戏中出场率还是很高的。比如《王者荣耀》中的钟馗是其中一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法师/辅助英雄。他的核心技能是湮灭之锁,可以将敌方英雄钩到身边,与钟馗“捉鬼”的概念或多或少有相通之处。
作为“捉鬼天师”,钟馗在众多仙侠/玄幻游戏中,常作为任务发放的NPC登场。比如在《大话西游OnlineⅡ》中,钟馗是“捉鬼”任务的发放者,玩家需要和他互动接取任务,并前往指定坐标捉鬼,获得经验和物品奖励。
这些游戏中的钟馗通常都只是浅浅地涉及了钟馗的人物形象,并没有丰富的剧情故事。这就意味着钟馗在黑神话宇宙中,有着非常大的发挥空间。相比于美猴王从出生、学艺、大闹天宫、取经、成佛完整且丰富的猴生故事,钟馗有大把的人物关系、背景故事可供游戏科学发挥。
在凌晨发出的《黑神话:钟馗》的宣传片中,两个小鬼躲在一边,窗外两个大鬼扛着钟馗的宝剑,而钟馗手拿一把扇子一样的东西英武地骑虎而过。我已经开始期待这个黑神话的世界了。但根据前作《黑神话:悟空》的主角不是悟空的经验而言,《黑神话:钟馗》的主角也可以排除钟馗了。
黑钟馗,全新的黑神话
根据官方的消息,《黑神话:钟馗》“依然是一款标准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商业模式于前作别无二致”。冯骥在自己的微博中说,这将会是一款拥有“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的黑神话系列新作。
钟馗役鬼差遣、判邪斩魅的设定,也非常契合黑神话的“黑”:不是把神魔涂黑,而是把神话人物放回复杂现实——众生沉浮、果报纠缠、善恶并不泾渭分明。黑神话就是剥离去金光与神性外衣,“黑”化成关于人心、宿命与荒凉现实的故事。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猜测黑钟馗会继续这样的故事,探讨法与伦理的灰度。钟馗被称“判官之上”的“镇宅圣君”,他斩的不止是“鬼形”,更是“人心所生之鬼”。预告文案里“举刀以断是非”那种近乎“自我审判”的语气若进入实机,最合适的表达就是具选择后果的裁断机制:放走/镇押/收役不同“魍魉”,对世界与后续战局产生系统性反馈。
另外,钟馗行走阴阳两界,游科很有可能为钟馗制作两套完全不同的形象或者技能行为树,在两界中间串联起谜题和战斗的解法分歧。
第三,我们也猜测钟馗将会有非常丰富的武器系统。在民间传说中,钟馗会使用斩鬼剑作为佩剑,专斩妖邪鬼魅;他还曾使铁扇灭火、将鬼逼出体内。这两个元素在今晨的预告片中均有出现。在以往的影视游戏作品中,钟馗还曾使用钢鞭、金锏类的打鬼武器;同时在《唐钟馗全传》第二卷中曾写钟馗曾受玉帝赏赐笔一枝,剑一把,“笔可以上达天庭,下通地府,人间如有善恶,可以此笔纪之。”
明 钱穀 午日钟馗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钟馗着乌帽绿袍,手执笏版,即玉、象牙或竹木制成的中国古代官员朝见君王时手持的礼仪工具及记事载体。
可见,相比于黑悟空中除了化身时可短暂使用棍棒外的其他武器,钟馗能使用的武器可能非常丰富。
不是悟空,但更期待钟馗
虽然,我们暂时等不到《悟空2》,但官方并未放弃他们对《悟空2》或DLC的继续开发。就像R星在GTA5之后先是开发了《荒野大镖客2》,然后再回过头来制作GTA6的。
结合官网Q&A与冯骥的表态,《悟空2》或同宇宙续章“在路上”,但团队更愿意先把“体系”升级,再回到悟空。这并不是“丢下没做完的题”,而是一次面向长线IP的技术—创作双修:先用《钟馗》试验更大胆的机制与生产流程,把“人—鬼—神”的谱系与世界规则铺厚,等到回归悟空,故事和引擎都更“能打”。
而且,黑神话宇宙里,悟空、钟馗这类“超然者”互为镜像:一个是叛逆的“破坏性正义”,一个是秩序的“维护性正义”,二者在主题与系统上也能相互印证,这对系列长跑至关重要。
以《悟空》的热度,做DLC或《悟空2》是最保险的商业路径,但游科偏偏绕开最短线路,去做一个题材熟悉、气质迥异的“钟馗”。这背后的风险与野心并存:风险是新机制未必一击即中、早期开发周期漫长;野心则是把黑神话做成真正的“系列母体”,不是一个角色的延宕,而是一整套关于人心、秩序与超自然的东方叙事玩法。
作为玩家与媒体,相比于《悟空2》,我反而更期待《钟馗》。在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下,游科到底能开发出多动人的新作?这个问题,可能至少要到2028年才得到解答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看板”(ID:yinghekb),作者:李沣,编辑;雪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