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柔谷”点亮世运之光,解码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进击之路

36氪四川·2025年08月20日 15:57
近观科技实力秀场,远望聚链成势标杆。

在成都,又一场世界级盛会圆满落下帷幕。回顾赛程,当运动员们自发拍摄出一系列的“开箱视频”大赞“竹光”奖牌的精妙设计与人文温度,当“九头身”拉脱维亚舞蹈运动裁判一夜涨粉20万带动普通人关注起“小众运动”,2025成都世运会已悄然完成“破圈实验”。

穿透体育边界,全球目光聚焦。回顾世运会的破圈浪潮,最磅礴的符号属于那条横卧秦皇湖畔的“光幕”。长408.5米、面积1.1万平方米的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点亮于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的“天府之檐”,2025再增一份科技震撼。沿天府大道向北,高218米的蓉城地标天府双塔位于成都高新区核心地带,世运会全程,天府双塔接连上演主题灯光秀,为全球观众带来持续不断的视觉盛宴。

天府之檐

36氪从成都高新区了解到,“天府之檐”的全球最长LED巨幕、天府双塔的“光影外衣”均为京东方打造。国内显示面板行业领军企业京东方2007年落户成都高新区,截至今年8月,区域内总投资已超1500亿元。

天府双塔

瞄准新型显示产业增长空间,完善产业链条、集成创新基因、抓准展示机会,成都高新区正加快打造“世界柔谷”。

“柔谷蓝图”展开,显示产业梯级跃迁

“液晶”发现于1888年,液晶显示的发展起源于1968年。技术源于欧美,产业化实现于日本,上个世纪,“缺芯少屏”的论调在国内流传。然而,从本世纪初的艰辛起步,到2012年中国首条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落成,此后短短十余年间,中国的显示产业快速崛起,目前已占据全球显示面板产能70%、市场规模超万亿元的领先地位。

合肥产业落地较早,全产业链覆盖打造“显示之都”;珠三角直击印刷OLED与LED直显前沿;上海发布文件重点布局全息显示与光场技术等,推动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各城,各有所长。“现在,市面上新出品的中高端手机,采用的基本都是柔性屏。”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36氪,“打造‘世界柔谷’,一方面是与其他城市的显示产业差异化布局寻求多端共赢,另一方面是看好柔性显示的应用广度和产业带动作用。”

当前,柔性显示主要应用于手机,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以及少部分平板设备和笔记本电脑,以“小屏”为主,成本逐步降低,渗透率正向中端市场下沉。“今年5月,建于成都高新西区,总投资630亿元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提前4个月启动工艺设备搬入,创下全球同世代产线建设效率新纪录,这条产线对标的是‘大尺寸’产品,聚焦iPad和笔记本电脑,或能打破设备的尺寸限制,实现‘便携-大屏’动态平衡,释放更多可能性。”

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工艺设备搬入

据介绍,柔性显示未来有可能大规模应用于汽车的“智能座舱”,支持仪表、中控至座舱全域沉浸式交互;应用于物联网终端领域,赋能低功耗电子标签、医疗传感器及智能家居表面等场景,实现“泛在化显示”。关于“显示”还有更多需要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但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的规模化应用已经近在眼前。

来自成都高新西区的统计数字显示,京东方项目的工业增加值率约为某传统大型项目的五倍,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人才方面,依托电子科大及出光兴产、瑞波科等企业,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链已吸引领军人才及企业家人才11人;职工角度来看,例如路维光电的数据显示,成都公司员工“本科率”约60%。以高附加值项目提升工业增加值,替换落后产能保障产业空间,引入高层级人才推高区域活力,新型显示产业对城市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强链聚势”破局,链主牵引配套突围

数个“龙头”落地扎根,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逐步汇集于此。供需企业构建起“邻里关系”,使得从研发生产的需求沟通,到成品的往来运输,再到终端应用的出品,都更为便捷高效: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同时,上下游联合攻关加速创新,推动产业生态整体跃升。

从2007年到2024年,老牌名企京东方在成都依次落地4.5代液晶面板、6代AMOLED面板、8.6代AMOLED生产线。另一家新型显示领域的链主企业辰显光电则是十分年轻的本土培育企业,2020年成立,已有多项成果。

以辰显光电为例,成立仅10个月就建成了国内首条Micro-LED中试线,2021年5月实现了流片点亮。此后,国内首款14.5英寸、29英寸、58英寸TFT基Micro-LED拼接屏相继点亮,成功发布全球首款102英寸P0.5(像素间距0.5mm)TFT基Micro-LED拼接屏。

辰显光电展厅的TFT基Micro-LED拼接屏

近期,辰显光电为大连奥电未来城打造4K超高清LED大屏、打造厦门“屿见闽南”金字塔屏……落地应用案例广泛,客户络绎不绝。总经理黄秀颀博士介绍,公司开发的全新混合驱动架构技术有效提升了产品刷新率,采用Micro-LED专用TFT背板技术后,内部组件减少90%,大幅降低了零件故障率,并且公司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Micro-LED阵列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辰显光电总经理黄秀颀博士

在参观过程中,黄秀颀博士透露,“隔壁”的掩膜版企业路维光电是公司的合作伙伴之一,而同在成都高新区的人工智能链主企业考拉悠然则为公司提供“AI+检测”服务。

来到5分钟车程相隔的成都路维光电,总经理助理陈俊荣说:“2017年,深圳的上市公司路维光电在成都高新西区成立新公司,建设高世代光掩膜版生产基地。成都是柔性显示的主要集中区域,我们是显示产业非常上游的环节,来到这里就可以和客户企业达成配套,现在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成都路维光电

掩膜版,是微电子制造中光刻工艺的图形转移母版,类似于传统相机的“底片”,通过承载精密电路设计图形,在光刻机、光刻胶的配合下,将图案曝光转移到硅晶圆、玻璃基板等材料上,实现批量化生产。‌‌2019年,中国首条G11代掩膜版生产线产品下线,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路维光电成为国内首家、世界第四家掌握G11掩膜版生产技术的企业。

“路维光电在多个重要城市都有产线落地,目前成都是规模最大的,也是产品最全的区域,从产业端来看,成都柔性显示掩膜版的需求量是全国最大的。”陈俊荣感慨道:“在效率方面,从前海外客户订制掩膜版,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但现在可能只需要7-15天就可以出品,双方有疑问有需求都可以直接到对方的厂区去商议,快速响应、快速服务。我们落地成都,产线量产后,业绩每年正增约30%,未来京东方新产线投产,还会有更大的拉升。”

成都路维光电总经理助理陈俊荣在展厅讲解掩膜版技术

关于掩膜版,成都高新区有新的“喜讯”。8月16日,成都拓维自主研发的8.6代线金属掩膜版(CMM,Common Metal Mask)首件产品日前产出并交付行业头部客户。作为OLED面板制造中蒸镀环节的核心材料,金属掩膜版的成功出品标志着我国OLED产业核心材料自主化迈出关键一步,同样成立于2017年的成都拓维填补了国内高世代线金属掩膜版的技术空白。

成都拓维8.6代线金属掩膜版出货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思路,围绕链主企业招引落地包括沃格光电、出光兴产、LG化学、路维光电在内的企业40余家,打通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块、下游显示终端应用组成的全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预计产值达207亿元。

“富士康的iPad终端制造产线也在成都高新西区,”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提出未来可以预见的产业图景:“全产业链贯通,或许京东方产线上的柔性屏会直接出货给本地的富士康。”从全产业链贯通再向远望,成都芯、成都屏,亦有可能孕育出从元器件到终端成品全部本地化的“成都品牌”。

“生态扩张”加速,硬实力支撑世界机遇

京东方出品的LED大屏点亮“天府之檐”和天府双塔,不仅仅在世运会上绽放光彩,更是点亮了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节日甚至是每一个夜晚。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选择本地企业提供“城市地标大屏”,一方面是对企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希望借助成都的展示窗口,为企业“引流”。

成都的“世界级”不仅仅只有世运会,“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亦是“蓉城IP”。去年12月,辰显光电在世界显示大会上举办了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点亮仪式,并举办Micro-LED产业发展对接会,为推动成都高新区Micro-LED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赋能。

辰显光电在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如世运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世界级IP’,我们抓紧机会宣传成都高新区在新型显示产业的影响力,宣传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优势,广泛交流、扩大朋友圈,并且在企业有落地意愿后,第一时间做好服务。成都高新区参与承办2022、2023、2024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并且连续5年举办柔性电子产业发展大会。”

因为具备“硬实力”,所以能够抓准每一次“世界级”的展示机会,锁定“世界柔谷”定位。

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路维光电,填补了国内高世代线金属掩膜版的技术空白的成都拓维,拥有顶尖巨量转移工艺的辰显光电……“硬实力”不言而喻。与此同时,产业协同、华体会体育手机游戏 、资本加持皆有作为,成都高新区等11家国省两级高新区共同发起成立“国家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深交所面向新型显示企业推出“上市辅导成都专场”;依托成都高新区600亿产业基金计划,全面推进招投一体,投资辰显光电、瑞波科、思越智控、奕斯伟等11家企业。

“国家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发起成立

“世界柔谷”不仅是产业蓝图,更是成都高新区依托链主引领、生态构建和硬实力支撑,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实现聚链成势的生动实践。

解码新型显示产业“进击之路”,可以发现,相似的支持力度、同样的可喜成绩出现在了多个产业。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成都高新区企业一智科技阐述数智化平台 “安心筑”如何缔造建筑行业新生产关系;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具身科技、越凡创新携天行者2号、“享递”等机器人亮相,展现“成都高新”人工智能力量。

当“成都屏”点亮全球盛会,当“硬科技”赋能千行百业,“世界柔谷”所闪耀的,已远不止于柔性显示本身的光芒,而是一座城市以产业生态之力,向全球科技创新版图投射的、充满韧性与活力的未来之光。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加快推进专业化园区建设运营。

2025-07-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