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五期B区开园仪式顺利举行,打造创新和人才高地
4月2日,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以下简称“天府园”)五期B区开园仪式顺利举行,打造创新和人才高地再迎新进展。
36氪在活动现场获悉,骏铭佳创(东骏激光)、云黎科技、核心智慧、西藏科玛奇、成美航空、云实信息、澎卓新材料、蜘蛛网等企业集中签约入驻天府园,本次入驻企业涵盖激光晶体材料、自动化控制、射频滤波器等相关高科技产业,驱动园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预计园区新载体全部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亿元,税收超过5000万元。
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
活动现场,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董事长、总经理王萍致辞。她表示,十一年来,天府园始终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以“为您想得更多、为您做得更好”为价值观,通过营造一流的环境、引育一流的企业、汇聚一流的人才、转化一流的成果、提供一流的服务,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电子信息科技园。面对发展新的征程、新的挑战,天府园团队将会努力锻造成为一支“专精特新”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激发园区的特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酵的策源地。
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董事长、总经理王萍致辞
随后,骏铭佳创(东骏激光)、云黎科技、核心智慧、西藏科玛奇、成美航空、云实信息、澎卓新材料、蜘蛛网等企业集中亮相并进行入园签约。
入园签约
据了解,此次入园企业涵盖晶体材料、自动化控制、射频滤波器等相关高科技产业,驱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在入园企业中,特别是核心智慧致力在EDA、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等国产化较低或国产化空白的领域不断巩固和突破,从而解决射频芯片“卡脖子”技术。另外,东骏激光生产的系列激光晶体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精确定位、医疗、打标、切割、焊接、雕刻、生物转基因等行业。以及云实信息专注于遥感应用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相融合,快速实现遥感数据的采集并实时生成高性能DOM影像数据、DEM地形数据,实现智能遥感技术面向各行业的无人机综合应用服务。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随着新一批入园企业的加入,产业生态系统更加完备,园区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各展所长,通过集群化发展模式,实现共同进步。
五期B区97000㎡全部投产,预计年产值超过10亿元
36氪获悉,天府园占地464亩,目前已投运150000㎡,随着五期B区 97000㎡的正式开园,新载体全部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亿元,税收超过5000万元。
在载体建设方面,天府园已经构建了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研发、生产、企业总部为一体的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集群。
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
多年来,天府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使命愿景为方向,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已聚集着一群集成电路与芯片、通信系统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能源电子与装备、光电子与光机电、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高新技术企业。
天府园五期B区项目4栋建筑主要承载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企业研发和轻量级生产需求。新载体景观以“鸟语花香、四季有景”为主题,和四期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出“鲲鹏腾跃之地”的美好态势。
预计园区全面建成投运后,将聚集600余家科技型企业,带动2万科技精英人才就业,每年实现100亿产值、8亿税收,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的转型、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的转型。
11年深耕,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园区路径
作为城市发展合伙人,从2012年起,天府园就致力于携手政府探索一条“校地企”合作发展路径。目前,园区注册企业196家,已入住企业100余家,在产业类型上,电子信息产业占比92%以上,新经济企业占比高达90%,产业集聚效果显著。
据悉,园区先后获得7个国家级、50多个省、市级荣誉/资质,形成了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技术能力、服务体系和建设模式。
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
同时,园区已构筑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生态、金融资本、人才培育、政策扶持、品牌服务、综合保障七大服务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力动能。通过打造过硬的产业服务能力,培育在同类园区中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落地率,并赋能企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园协同创新的优势,架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目前,天府园已经落地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46家成果转化企业,其中18家高校成果直接转化、28个高校教师及团队与企业技术合作案例。
下一步,天府园将以此次开园为新起点,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力争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电子信息科技园。
参访入驻企业,36氪陪伴企业成长
活动尾声,36氪参访电子科大科技园已入驻企业,「数之联」与「善思微」就在园区之中。
数之联
走进「数之联」企业展厅,一条时光隧道书写了「数之联」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积淀。通过听取专业讲解、现场交流等方式,36氪进一步了解了「数之联」在智慧治理、智能制造、智慧军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与前沿智慧化探索。「数之联」作为一家较早布局“数据+智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软硬一体的高端装备提供商,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与自主研发,已在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优势,并且将技术落地到诸多应用场景,实现对多个行业的科技赋能,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数之联」企业展厅
36氪持续关注着「数之联」的发展进程,2020年B轮融资1.5亿元(详见:36氪四川首发 | 数之联B轮融资1.5亿元);2021年C轮融资1.6亿元(详见:数之联完成C轮1.6亿元融资);还有2022年的成立十年庆典(详见:十年数之联,工业新视角);2023年获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北京站一等奖(详见:工业质检综合方案支撑泛半导体行业数智化)。
本次参访,「数之联」方面表示,随着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持续投入和支持,数之联将不断探索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力水平,加速推进AI技术产业化进程,为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善思微
成都善思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善思微”)成立于2019年9月19日,是一家致力于固态成像芯片及探测器模组等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包括CMOS平板探测器、CT探测器、光子计数探测器等高性能X射线成像探测器及相关信号链ASIC芯片,以及其它基于单晶硅技术的固态成像芯片及探测器等,可广泛用于医疗、工业、安检等成像领域。
「善思微」生产车间
2023年,36氪首发「善思微」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详见:36氪首发 | 「善思微」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实地走访,解读「善思微」的“专精特新”之路(详见:打造高端影像核心部件,实现国产零突破)。
据介绍,「善思微」成立四年多以来,累计营收超五千万,并保持了50%以上的年营收增长,已经获得多家知名VC投资机构的三轮股权投资,累计融资金额超亿元。
36氪将持续关注电子科大科技园,见证新质生产力走向高质量发展,陪伴企业成长。
信息来源:电子科大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