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数据湖」:核心技术+蓝光存储,为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添能增效 | 项目精选
数据的有效汇聚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中国最重要的出发点。《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数据的存储、开放、共享与数据安全日益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的政务云数据收储能力弱,只能解决地方政府各职能委办局在算力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方面共享的问题。
成都数据湖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挥央企优势,自主研发冷数据存储领域核心产品蓝光存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民航、航运等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且旗下子公司成都金易数据湖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数据湖”)依托母公司“大容量、低能耗、高安全、长寿命”的核心蓝光存储技术,为政府端、企业端和个人端提供数据存储、云计算、IDC等大数据基础服务,现已部署蓝光存储规模164PB,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冷数据存储资源池。
「成都数据湖」公司总经理王帆告诉36氪,他们的蓝光存储技术具有海量存储、安全可靠、绿色节能的特点,单张光盘容量可达500GB,单机柜存储量最高可达3.2PB,不仅实现了高密度存储,也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蓝光介质寿命长达100年,无需数据迁移;可以常温运行,长期存储能耗仅为磁盘存储的1/10,有效降低了海量数据长期存储的能耗和成本,连续入选工信部《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目录》;而且可以防篡改、防病毒攻击、防电磁干扰,支持数据分段校验码,让数据存储更安全。
成都数据湖
2019年2月「成都数据湖」公司承建成都市金牛区城市大脑项目,经过半年的筹备,于2019年9月30日上线试运行,金牛区数据治理工作全面加速铺开,成功接入21个委办局数据,共计56个业务系统,基本实现市区之间、区级单位之间全量数据采集、数据接入、数据共享交换等全流程治理模式;本着节约成本、降低能耗的原则,完成了数据资产的构建,延长数据存储期限,助力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构建城市驾驶舱,覆盖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全面监测城市运行态势,智能研判趋势。在夏季防汛期间,金牛城市大脑作为全区防汛工作的指挥调度中心,充分发挥了数字化分析、呈现与统一调度的综合能力,结合防汛识别算法和“分钟级”洪水预报,实现汛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预判,更好地保障了金牛市民安然度汛。
王帆告诉36氪,公司将注册地定在成都,可以更好的打造本土化团队,便于长期服务客户,同时也能发挥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方面的优势。未来1-2年是蓝光存储业务的市场爆发期,后期有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时候,分级存储将成为刚需,所以「成都数据湖」下一阶段计划做好资产运营。同时,公司计划深耕主业,积极拓展新业务,在遂宁成立子公司,努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标杆,逐步下沉到各地市场,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业务量。
目前「成都数据湖」已获得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投资一千六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