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棒“1+1”模式,疫苗接种预约仅仅是个切口
针对儿童医疗健康的创业正在快速升温。“宝宝棒”选择的切口,是儿童疫苗接种这个领域。
“从市场角度来说,疫苗接种是每一个新生儿必然要去接种的,市场非常大的,然后覆盖的人群也非常的多。”宝宝棒联合创始人时中对36氪表示。
市场大是整个医疗健康产业所共同的特点,而疫苗接种虽然同样具有巨大的需求,但通常来看,这个过程短暂而低频。不过,时中的看法不同。
“它虽然看起来是个低频事件,但在一个新生儿从出生到1岁的过程中,接种的次数是很频繁的,然后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从0岁到3岁。 所以是个长期的,有规划的过程,对一个用户来说,是一个从0-3岁,甚至更久的一个阶段。 ”时中说。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时中参与联合创办了宝宝棒,并采用“1+1”模式。具体而言,第一个“1”是现有的医疗信息体系,“+”号是互联网+的意思,第二个“1”是我们的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宝宝棒希望将这二者结合起来,解决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
时中告诉36氪,对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区,可能疫苗接种的问题并不突出,但在城乡结合地区或地处偏远的地方,由于医疗资源短缺,疫苗接种不仅耗时耗力,甚至还存在尚不具备疫苗接种意识的情况。
针对综合需求,宝宝棒的产品具备多种功能,包括过程管理、档案同步、在线预约、接种提醒、温馨提示、预约变更、疫苗科普、医患互动、家长交流、自费疫苗在线支付、接种人数动态平衡、实时疫情动态提醒、育儿常识、专题活动、后台服务等。
显然,能够帮助家长解决疫苗接种预约挂号的问题,则是最大的痛点。眼下,合作医院方面,前期宝宝棒主要是针对地段医院,社区卫生中心,这样的医院等级。“当然,未来整体我们更多的考虑是,要建立一个方便的、跨省的,方便外来人口的接种服务体系。”时中说。
不过在宝宝棒的整个计划中,疫苗的预约接种只是一个切口。
“以后会更多考虑婴儿以后的医疗电子病历,以及相应的宝宝的生长曲线记录测评,和成长指导,专业育儿知识,宝宝相册等。”时中说,“宝宝棒想要树立的形象:是一个专家指导为主导的,传递正确的科学育儿知识与服务的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