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离谱的入职背调,坑惨打工人
一份背景调查通知,让多少求职的职场人又喜又忧。
喜的是,背调通常意味着面试已经顺利通过,新工作只差临门一脚。忧的是,背调总是搞得神神秘秘,让人不知所措。多少人一路过关斩将,却因为背调出了问题被拒之门外。
如果说简历造假被查出来是情有可原,那么前同事一句张口就来的抹黑,能让自己的 Offer 告吹,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背调,怎么越来越离谱了?
用人单位,用背调整顿职场
一心想把自己卖个好身价的牛马,从未有哪一刻,像写简历时一样共情死装主理人:变着法包装自己,只为了让简历更加值钱。
有人“追求稳定”,方法是合并自己的工作经历;有人看着有打工人原罪之称的空窗期发愁,纠结一番后还是在简历里谎报了在职时长:
我多写的那半年工作时间,都是无偿加班加出来的。
不过,面对打工人的职场糊弄学,用人单位也有自己的破解之法。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正通过 HR、猎头公司或专业的背调公司,对求职者的背景信息进行核查。背调,作为兴盛于欧美国家的“舶来品”,如今在国内也越来越常见 [1]。
背调下来才知道,一些人简历里的“水”,就跟下雨天通勤路上的积水一样深。
根据 i 背调人才研究院发布的《2020 全行业人才背调白皮书》,超过一半的背调问题,集中在求职者的工作履历上。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拉长或缩短在职时间、虚构供职经历 [2]。
还有四分之一的背调问题,是求职者自述的工作表现和实际存在差异。
这些异常情况,一般会在背调报告中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信号灯来提示。红灯表示信息严重不符,黄灯表示有部分项目无法核实或差异较大,蓝灯表示差异较小,绿灯则表示全部属实 [3]。
拿问题高发的供职时间来说,如果出现了 6 个月以上的虚构,那很有可能亮红灯;差了 3 至 6 个月,可能是黄灯;1 至 3 个月是蓝灯;没有差异最好,可以绿灯通过 [3]。
i 背调人才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 i 背调的服务数据中,近四成求职者都曾因职业信用问题亮起过“异常灯” [2]。
如果从具体行业来看,教培行业的职业信用异常最为普遍,有问题的候选人占到了 53.8%。
地产行业的职业信用风险也不低,49.3% 的求职者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商贸消费和物流运输行业则并列第三,成为最需要背调的行业之一。
在靠学历资质吃饭的教培行业,也有不少人靠假学历假资质没饭硬吃。在学历及职业资格证书这一项上,教培行业异常率最高。而地产行业的问题则集中在夸大工作表现、篡改工作履历方面 [2]。
相比之下,在公共事业、生产制造和金融行业,候选人的职业信用问题相对少一些。
不同行业的职业信用问题五花八门,要真把随地大小“编”的候选人招进门,对其它候选人来说是不公平,对企业来说是不安全。为了尽可能保障用人安全,企业对候选人进行背调也算合情合理。
越来越盛行的背调,越来越荒谬
背调刚进入国内时,还是一件小众的事,主要针对公司高管和关键职能岗位的应聘者进行调查。但随着人才市场变化,背调的风还是吹到了普通打工人的身上 [4]。
面对越发常见的背调,无论是初入职场的应届生,还是工作多年的打工人,都很难不发怵,不知道这个背调到底要调查啥。
根据公开资料,身份、学历都是背调的必查项,有没有征信问题、有没有诉讼记录等信用记录也是背调的重点之一。
想跳槽的打工人,还得提供前面一到两段工作经历中,领导同事的联系方式。背调方会通过联系这些人,核实工作履历,询问工作表现。
如果是要应聘核心高管,那背调更加严格,除了会将更多段工作经历纳入考察范围,还会调查候选人有没有工商注册信息,会不会带来商业利益冲突。
多方询问、交叉验证,背调方早已沉淀出一套背调的方法论。
但这套流程却并不透明,仿佛一个巨大的黑箱。背调发现的问题,背调公司没有义务向当事人说明,很多用人单位也只是轻轻一句“背调没过”,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给打工人判了“死刑”。
除了不透明,一些背调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也变得越来越离谱了。
正规的背调,是需要当事人许可的,得到授权后,背调方才可以对工作相关的信息进行调查。可有的背调问起了候选人的社交媒体账号,还恨不得把家庭情况问个底朝天,相亲都没带这么问的。
还有更离谱的,候选人还没离职,背调方未经授权,直接一个电话打到现任领导手上,整得候选人里外不是人。新 Offer 还不一定能拿到手,现有的工作可能也保不住了。
背调太过依赖主观评价,也是大家疯狂“开麦”的槽点之一。在打工人眼里,新公司向前公司询问主观意见,就好比现任给前任打电话,听到好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算和前司是“和平分手”,也难保群众里不会出什么坏人,前同事一个背刺,就足以让求职者前功尽弃。
还有些背调挂了的缘由让人意想不到,诉讼记录就是其中一个。有人背调黄灯,是因为被起诉过,想了半天才想起几年前跟小区物业闹矛盾,业主集体罢交物业费被起诉,没想到物业射出的子弹,在几年后正中打工人眉心。
让人丢了工作的原因,跟工作本身有零个关系。蒙受不白之冤的打工人满腹委屈,无处说理。
为了顺利通过背调,打工人有多拼
一些背调把打工人当仇人整,终于触碰到打工人的逆鳞。打工人请苍天辨忠奸,把前公司、新公司告到法院。
我们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中,统计了自 2015 年以来因背调而起的案件,发现超过一半都是打工人告用人单位,要么要求赔钱,要么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2021 年,就有人要求新公司赔偿自己 Offer 被撕的损失:自己拿到 Offer 后提了离职,等了快一个月等到即将入职,这才被告知背调没过,不用来了。
实际上,新公司早在发 Offer 前就已经完成了背调,拿到了结果。好在打工人最终胜诉,获得了包括三个月工资、交通费、搬家费在内的近四万元赔偿。
许多企业因为对劳动仲裁、一审判决结果有异议而起诉或者上诉,认为自己不该赔钱、不该恢复劳动关系,还有企业起诉打工人,想让打工人给公司赔钱。
但从判决结果来看,公司起诉或上诉,胜率不高,不到 9%,而在打工人告公司的全部案件里,打工人胜诉的比例接近一半。
尽管如此,不到万不得已,谁又会愿意和公司闹到这一步呢?打工人只想挣钱养家糊口,能顺利通过背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大家团结在一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起了背调的血泪经验。
既然背调可能过分看重主观评价,那在向背调方提供联系方式时,就选择值得信任的上班搭子。提前跟搭子们打好招呼,事后也别忘了跟 TA 们表达感谢。
要是确实没办法绕过黑心领导,那争取及时跟招聘方、背调方把话说清楚,当然了,如果有能够证明自己的证据,也别忘了补充上去,工作留痕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此外,在背调的时候和新公司明确背调的时间和范围也很重要。尤其是如果你还在职,可以要求对方先背调上上家公司。在一些无关工作内容的个人隐私信息上,也可以先确认对方调查的目的。
要是真的背调失败,也可以尝试向 HR 询问原因,积极解释沟通,再争取一下机会。
有人就曾分享,自己因为交通事故被人碰瓷成了被告,背调黄灯之后跟 HR 说清楚,还是成功入职了大厂。
打工人一边接好运,一边想方设法避开背调的坑。可有些坑避无可避,打工人也无可奈何。怎么背调自己一个小吗喽,严格程度却堪比调查 CEO。知道的,晓得自己是进厂拧螺丝,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要进去造火箭呢。
参考文献
[1] 方振邦, & 钟含坷. (2011). 如何开展员工背景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 (03), 55-57.
[2] i背调人才研究院. (2021). 2020全行业人才背调白皮书.
[3] 八方锦程. (2022). 2021年职业信用风险白皮书.
[4] 陶紫东. (2022). 入职前的背景调查到底在调查什么?. 第一财经. Retrieved 2 September 2025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kFuzz9PQ7C9N_bRRwcIWA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作者:网易数读,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