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望”,这里何以成为长沙人口增长最快区域?
长沙望城求贤若渴
文|小氪
望城面向全国招聘“乡村CEO”了。年薪最高30万、子女就近安排入学、连续聘用可直接认定为区级E类骨干人才……
1月29日上午,望城区举行2023年度人才政策奖补兑现大会暨2024年度“智汇潇湘 才聚望城”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活动启动仪式。在对人才的引、用、育、留方面,望城的人才新政再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里,是长沙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作为长沙最新、最大的城区,近5年来,望城吸引了30多万人在此安居乐业。
据长沙“十四五”规划显示,其发展目标为建设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建成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望城以其良好的人口与建设用地承载空间,已成为实现这“两个1000”目标的主力军。
这座新城对吸引人才有何魔力?
对一座城市而言,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无非就是“宜居宜业”四字。而宜业方面,又包含能实现充分就业与创业的产业硬环境,以及优质的营商与就业软环境。
在宜居宜业方面,近年来望城区无疑是这方面的优等生。
一、宜居的美生态:从“穷乡僻壤”到文旅名城
如今,人才的流动以年轻人为主。与老一代相比,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享有更为优渥的生活条件,更习惯于寻求工作与生活中的平衡。于是,在选择工作或定居城市时,“宜居”成为他们做抉择时的一个重要要素。
城市必须有容纳生活的良好空间,才能对人才形成真正的吸引力。
2012年从湖南大学毕业的周龙,在深圳打拼十年后,还是选择了回长沙定居。在选购房产时,周龙最终选择了位于望城区的月亮岛片区。一方面,得益于当时望城购房条件相较其他城五区更为宽松,另一方面,这里的宜居环境也给了他很好的印象,“没想到望城区这么漂亮,这里的市容市貌非常整洁,生活配套也很齐全。一点都不拥挤,这里像深圳一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年轻、城市空间舒展,这是望城市容市貌给外地人的印象。
望城铜官江岸
从地理位置来看,望城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是长沙唯一横跨湘江两岸的城区,拥有长沙城区最长的35公里湘江岸线,还有最大洲岛月亮岛、最高山峰黑麋峰和最大湖泊团头湖。森林覆盖率34.2%,城区绿化覆盖率40.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6平方米,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21天以上。这里数据,在“城市病”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自然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从城市建设来看,作为长沙最新的城区,望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可以更为合理。
实际上,在数十年前,望城还是长沙人口中的“穷乡僻壤”。望城之名,也源自于“远望长沙城”之义。
自2011年5月撤县设区后,望城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望城区一江两岸活力焕发,整个城市面貌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蝶变。砂之船奥莱、月亮岛商圈、润和彩虹Mall、美来美Vpark……居民生活半径一两公里内,能满足大部分休闲娱乐的需求。
望城的田园风光
最难能可贵的是,与城五区相比,望城将现代都市与田园风光完美融合,相得益彰,构建出一幅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画卷,成为省城的诗与远方。
此次开出年薪30万招聘“乡村CEO”,也是望城自身资源禀赋的体现。公开招募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懂资本、懂市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CEO),分别派驻至茶亭片区、靖港镇凌冲村和乔口镇蓝塘寺村,吸引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不仅如此,望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焕发出新的风采。望城区文旅资源优势显著,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尤其是一处湘江古镇群,演绎了半部湖湘文化史。近年来,望城深入挖掘古镇文化,靖港、铜官、书堂山……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脚步。
比如在2023年11月20日望城区青年人才友好示范街区靖港古镇站点揭牌仪式,就是围绕该镇的非遗文化和青年人才资源做文章、下功夫,寻找古镇文化的“现代表达”,坚守“本色”的同时“出圈”“出彩”。
正是凭借优质的生态及人文空间,望城区在2022年成为首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的举办地。借助旅游发展大会,不断优化生态人文空间,提升城市的气质。从以前的“偏远乡村”,发展到现在的文旅名城,并在教育、科研、医疗、交通、社会文明等方面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吸引人才争相涌入。
二、宜业的硬实力:连续4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
除了宜居的美好环境,吸引人才还需要能为人才提供足够的事业发展空间。这也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尽管房价高、却依然能吸引年轻人扎堆涌入的重要原因。
望城区能成为长沙近五年来人口净流入增长最快的城区,核心因素还在于其良好的产业发展,吸引了相应的创业与就业人口。
望城兑现奖补政策
望城经济的迅速发展,在长沙产业版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23年12月2日下午,长沙市园区制造业提升工作推进会议在望城召开。会前,全市12个园区和各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到望城经开区实地考察了德赛储能电芯、戴湘个性化轮毂二期项目、融达机电智能集成变电站制造产业园等10个项目。
作为长沙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望城区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这里区位优势独特,水运通江达海,地铁、城铁穿城而过,正在建设中的长沙高铁西站将使这里成为长沙西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如今,望城一江两岸比翼齐飞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望城以国家级望城经开区为主阵地,以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吸引了华为、比亚迪、中粮、中信戴卡、益海嘉里等一批大企业落户,形成了智能终端、食品医药产业、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主特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1个千亿级、2个五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望城区连续4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综合实力、投资潜力连续7年稳居全国市辖区百强,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同时,望城区还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区、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望城市容越来越漂亮
如此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大企业来望城投资,在此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永旺梦乐城、金凯循环、德赛储能、大陆希望、华侨城、大华股份、华秋电子、永杉锂业等一批大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2023年长沙市引进的第一个投资过百亿的项目就落户望城。2023年1月10日,中能建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正式在望城签约,这也是全省首家且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发电项目,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空白,具有示范引领效应,对促进区域新能源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望城大力抓招商的又一力作。
在长沙大力促进湘商回归方面,望城也收获颇丰。2023年1月31日,望城区“湘商回归”招商签约大会举行。现场集中签约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涵盖智能终端、新材料先进制造、食品医药、智慧物流、清洁能源、总部经济、文旅休闲、高端酒店、教育医疗等领域,将为望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一连串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正是望城区近年来产业硬实力的持续高增长,并吸引了高质量的人口落户望城,与城市一起成长。
三、宜业的软环境:这里有满满的获得感
人才的成长发展,引进来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还得看服务。
对望城来说,宜居的环境与蓬勃发展的产业,构成了吸引人才的基础硬件。而如何让人才进来后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真正做到安居乐业,望城区在这方面也不遗余力地做了许多文章。
首先,为了解决前来望城投资企业的用人问题,望城区精准定制了人才引进计划,打出了一套引才育人用才留才、增强人才活力动力的组合拳。
2022年6月22日,望城区发布了“智汇潇湘 才聚望城——雷锋家乡产业攻坚博士暨千名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公告,拿出了真金白银与满满诚意,从资金支持、项目支持、政策支持、服务支持等方面,充分解决紧缺急需人才的后顾之忧。比如事业引才博士试用期后聘任到7级管理岗位,并另可领取三年(15万元/年)共计45万元生活补贴,落户望城并首次购房的,可领取10万元购房补贴;产业攻坚博士除可享受市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的相关规定,还可享受区级人才政策相关规定。
随着相关企业在望城的聚集,在产品研发等方面,对于博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招聘会给博士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高精尖人才的吸纳,也使望城在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贡献了来自望城的重要力量。
2023年11月20日,望城区举行2023年度人才政策发布会,开启新一轮的人才创新政策和服务的“提档升级”。据了解,望城区此次新增人才专项经费8千万元,聚焦“人才兴望”工程,实施“五个一百”英才计划,力争5年内引进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人才和卫健人才各100名,将望城教育、望城卫健打造成为区域发展新标杆。
写满对人才的渴望
近年来,望城区在人才引进方面先后出台“双团博士”“海创园36条”“骨干人才10条”等人才政策,精心搭建海归小镇、乡村创客中心等服务载体,广泛开展“十行状元、百优工匠”“乡村振兴·人才之星”等选树表彰,不断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实现了人才总量、素质、贡献率的大幅提升,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对于前来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来说,望城的人才政策给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得以安居乐业的政策保障,感受到了来自这片创业热土的暖心关怀。
对于来此兴办企业的投资者来说,极为看重优良的营商环境。近几年,望城以“省心、省时、省钱”为核心,打造“极省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优质的企业、项目和人才进入望城投资兴业,“保姆式”服务的升级也让望城的企业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长沙最年轻的城区,望城通过千方百收拢人才、百花齐放培育人才、筑巢引凤集聚人才,引才有‘方’、育才有‘道’、留才有‘心’,展现出的人才工作气象令人欣喜。” 长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工作局局长易敏华曾这样点赞望城人才工作。
在1月29日举行的2024年度“智汇潇湘 才聚望城”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活动启动仪式,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现场向广大人才发出了诚挚的邀约:“热忱期盼大家关注望城、青睐望城、加盟望城,成为望城发展的事业合伙人、命运共同体,开启一场双向奔赴、共赴山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