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说│易凯资本亓芝慧:下一步掘金的地方在哪里?西部!
10月19日下午,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在上海举行了“东西部协作投资洽谈会(长三角地区专场)”。易凯资本股权资本市场部负责人亓芝慧做了题为《资本助力西部产业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用数据分享了资本眼中的西部机会。
亓芝慧表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度开始由原有的一线城市、一线半城市陆续向二、三线城市递延;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辐射。资金倾斜、产业腾挪、生态基础的重构之势已经显现,西部地区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各类基金的探宝掘金重地之一。
“在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大部分已经在1.0时代积累和构建了相对成熟完善的产业基础,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已经迈入了良性的稳健发展期;而基于产业再发展再升级所需要的空间再释放,则给了二线和三线城市更多机会,这也是现在资本市场很多的从业者在做的事情:我们要持续发现下一步掘金的地方在哪里。”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节。
易凯资本股权资本市场部负责人亓芝慧
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什么?
今天我带来的主题分享,核心是两个维度。易凯资本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行了将近24年,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累计到今天为止,我们成功主导国内及海外500多笔交易,累计完成的交易总额超过了5000亿人民币,覆盖健康、科技、消费等多个领域,同时覆盖了国内外6000多家各类型资方。所以我们还是积累了一些市场感知,可以于今天跟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一部分我想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什么?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投资人、企业家都有亲身感受我们今天在经历着哪些改变。第二部分是想分享我们今天为什么聚集到这里?第二个趋势变化也是目前资本市场当下眼前正在发生着的调整与变化。
先看第一部分,中国资本市场近期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看募资端。
第一,股权资本市场直投基金募资总数量上涨显著。根据可统计的数据维度去看,2023年上半年较2022上半年同比新募集的直投基金总数量涨幅40%,从229笔到320笔,但募资总金额其实是下降的,降幅约20%。这说明2023年上半年新设立的大规模基金减少了,新设基金的单支规模在向“小体量”靠拢。在2020年、2021年单支基金的募资金额平均在30亿人民币以上,到2023年上半年这个数值缩减到18.6亿人民币,缩减比率较2022上半年达42.2%。
第二,人民币基金占股权资本市场绝对主导地位。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基金从数量和金额双维度呈绝对性压倒态势,数量占比95.3%,远高于前几年;募集金额5666.4亿人民币,涨幅4.6%,与2022年上半年基本持平。反观同期外币基金募资总额为286.8亿人民币,断崖式下跌85.3%。人民币成为整个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主要推手。
第三,国家队/政府背景发起新设基金增长迅猛。从不同背景设立的直投基金募资数量维度分析:2023年上半年国家队/政府主导的新设基金数量涨幅最高,达164.7%,占比已经超过了总数的50%,而且一部分市场化直投基金背后均有地方政府支持与参与。这一类基金值得在座的每一位去关注,他们有可能是未来3年投资的主力军。从募资端整体的数量和金额上看,明显感觉到国家队和政府背景基金从体量和规模上涨势迅猛。
再看投资端。其变化趋势与投资趋势基本上是趋同的:人民币主导股权资本市场,投资金额占比7成多,外币投资事件跌幅显著。2023年上半年较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投资数量和金额双降,分别是28.6%和17.5%;外币投资数量同比降幅达82.3%,呈断崖式下跌。今年外币的跌幅率是近几年最显著的一年。
在各类型背景的投资机构中谁依旧是投资主力呢?还是财务。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以高瓴、IDG、红杉等为代表的市场化财务背景投资机构。因为市场化财务机构的存量基数很大,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基本都是由财务背景的基金助推着整个私募股权时代的蓬勃发展,即使走到今天,在整体市场上占比虽有回调,也不会发生明显的缩盘趋势。
同时我们发现国家队/地方政府背景基金从去年的11.7%上升到今年的17%,这个占比是近几年最高的,我们预判往后的几年这个比例数值有很大概率会继续攀升,真实的数据再次说明了未来资金的主战场来自国家队/政府背景的基金,而且他们也是现在很多国内市场化财务背景基金背后的主要出资人之一。
主题分享现场
基于以上几个维度数据的分析,总结一下:现在国内资本市场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个是“内生性”,一个是“区域性”。中国资本市场已迈入“内升性+区域性”双轮驱动循环发展时代。
第一个词内生性,指的是“广义”的国内大循环与“狭义”的国内大循环交柔相升。
狭义的,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基于我国现存规模体量殷实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和成熟的产业生态圈以及拥有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等由各类因素构建的国内大市场。广义的,则是基于中国,以中国为轴心向外继续发展。北京也刚刚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峰会,可见基于中国为轴心的国内+国外的双向循环,一直以来在以一个健康良性的态势向前发展。
站在时代的窗口下,资本市场的从业者也在顺应局势而做出改变:我们一大部分人立足于国内眼前与未来亟待发展的“刚性”领域去进行布局,越来越多的新设立基金的投向更加聚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体感会发现除了主流地位的“老牌”基金外,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小而美的黑马基金,而且投资业绩确实不错。大家都在集中力量去做更有社会价值、历史发展价值、使命价值的“大”事、“要”事。
第二个词是“区域性”。这是现在整个国内资本市场的显著调整和变化之一。并不是说区域性就丧失了市场化,准确的说是基于市场化的基础做区域性的事,这个“区域性”趋势的发展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底层逻辑:
第一是中国资本市场绝大部分基金均与不同地方区域有深度捆绑,各个基金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优势、生态基础,协助各地政府促长补短,成为区域政府的排头兵。我们协助各地政府去把他们的长板做得更长,把短板尽快补齐到位。
第二是资本市场的热度倾向开始由原有的一线城市、一线半城市陆续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辐射。资金倾斜、产业腾挪、生态基础的质地重构之势已经显现。
在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他们已经通过1.0时代积累了相对成熟的产业基础,伴随一直不停迭代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再延伸发展,需要新的空间与新的市场去承接,这便给了二线和三线城市很多发展机会,这也是现在资本市场很多基金在做的事情之一:我们要发现下一步的宝,下一步掘金的地方在哪里。
方向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趋向不得不提到,就是开始关注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和成都在内的大西部地区的机会。
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聚焦西部?
接下来我会重点讲一下我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机会,或者说我们为什么开始关注西部地区。因为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国内按照区域划分,可以选择的空间还是很多的。
我们先看下面几个数据。
第一是西部地区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各类基金的探宝掘金重地之一。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2019年—2023年,虽然2020—2022年这是中国发展到现在特殊的一个光景和时代。即便如此,整个西部地区我们的新设企业——这里是指围绕国家亟待发展的领域的创业企业,西部地区的整体新设数量在国内各个区域当中,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漂亮的。其中重庆市新设企业在2022年占到整个西部区域的24%,这个比例还是不小的。因为西部区域统计进了四川省、重庆以及周边的其他区域城市,单重庆市占到整个西部区域将近1/4的新设企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家开始把重心往这里转移。
除了新设企业数据,我们再看另一个数据,也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些新设企业当中终究有多少真正产生了融资?重庆市在近三年的新设企业中50%以上的当地企业已经完成了融资,在已经完成融资或正在融资的企业当中,背后不乏有大牌基金、产业集团等多类型资方的支持,如:北极光、小米、顺为、中金等。这两个数据回答了我们其中一个疑问:为什么现在有一部分基金愿意往西部走,因为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在这片土壤已经形成。
第二是重庆市已形成完善成熟的资本市场的矩阵。
除了以上创业基础以外,我们还要关注一点:这里是否有充裕且品类多样的资金弹药。已经形成的成熟的资本市场矩阵充分说明了这里资金存量充沛,能持续给到当地企业发展助力。包括资本方在内,也会关注政府层面的政策基金是否活跃。成熟的资本市场矩阵,能为创业者和基金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彼此之间环环相扣。
重庆市已形成完善成熟的资本市场基金矩阵
到现在为止,由重庆市各类的LP,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等等出资参与或设立的产业基金、市场化财务基金等占到整个西部地区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个占比规模比较可观,也给了资本市场各类基金一定的信心,一部分基金开始逐渐往西部地区去发力。我们很关注能够有肥沃的土壤,能一起把产业升级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持久地做下去。这个资金矩阵一旦形成,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土壤,才有可能长出参天大树。
上面我说的全都是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事情,除这些因素和基础以外,我们也需要从宏观维度去思考,支持大家来这里还有哪些其他因素?以下两点同样重要:
第一点,这里是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之一,区域要具备一定的战略高地才有可能有实力去承接未来时代发展的真正需求。整个西部地区要发挥好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其中一个重要节点就是重庆,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
重庆:产业结构化升级加政策重磅支持双引擎螺旋上升
第二点我们要看政策的支持力度,因为企业创业、基金投资的背后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企业的长久发展更离不开当地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所以产业的升级基础和政策支持的力度与亮点是大家目前很关注几个因素。
现在整个国家的重点方向都在攻克“卡脖子”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细分赛道其实西部地区都有土壤。比如说重庆现在提出的“33618”产业规划,给了我们一剂强心针。我详细看了一下,国内重点发展领域重庆市都有涉及,而且有主次之分,轻重缓急之分。最重要的是一些是在战略发展之外没有的,但是重庆和西部具有特色的领域也涉及了。这给到了很多基金和企业信心,大家能和重庆合作,我们发力方向是一致的,我想这是今天在座的每一位愿意跟西部地区深入沟通的原因之一。
其次,相信在座所有人也很关心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资金弹药”在哪里?据我所知从2022年到现在为止,能够称得上千亿规划以上的产业基金集群并不多,重庆大刀阔斧做2000亿的产业基金群,可以设想,未来给到资本市场发展和发挥的空间会非常大,同样给到创业者、企业家们的想象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重庆的上市企业数量虽然没有那么庞大,但很多都是行业龙头,这些上市公司结合政府的政策支持和2000亿的产业基金集群,一定可以沿着相关产业链再诞生出非常多的子细分产业。最后重庆也有足够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储备,为当地的产业迭代升级及再发展培养肥沃土壤。
我们希望抓住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空间迭代、产业迭代的“窗口期”,能够和西部地区、重庆市一起,把中国需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为更多企业成长拾柴添火。当一波企业已经成长壮大,后面还需要有更多力量去长久支持下一代、再下一代的企业去成长。技术迭代和创新,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