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哈院」: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智能制造发展 | 解码“专精特新”

尹子璇@36氪四川·2023年06月07日 15:02
川哈院以具有特色的“三位一体”产业化模式运营,集平台、研究院、公司于一体。
我要联系

文 | 李霜霜 尹子璇 

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之后,成都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将出现在哪里?

答案在装备制造。

2022年5月,成都印发《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万亿,明确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装备制造,四川亟需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塑造更多先进制造业的增长点。

然而相较沿海城市,四川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还需加强。2021年3月5日,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会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一文中提及:“因为四川的企业科研成果承接能力不足,四川有不少科研成果流失到沿海地区。”

加强成果转化力度,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高校的成果研发,另一方面,则需要产业园、科研单位、优质企业来共同助力。眼下,成都正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2017年12月,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川哈院”)成立,这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三级联创共建的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成都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一能投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

川哈工

「川哈院」是“政产学研用金”联动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成果,目前已形成了“平台、公司、研究院”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2022年,「川哈院」获评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第一批省级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诞生于智造机遇,发迹于智能制造

2014年8月,四川省与清华大学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奠定了四川依托省校合作协议落地研究院的基础,招揽国内知名高校的优质人才、科技、资源的引入四川,以省校合作实现共赢。

「川哈院」院长王健在本科毕业后在西南科技大学任计算机老师,1991年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专业,2002年任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自2017年起担任「川哈院」常务副院长,2021年担任「川哈院」院长,现负责重大项目研发及技术管理工作。

据王健回忆,四川省在2015年—2016年前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进行接触往来,期望引进其人才技术在四川落户。2016年,四川省政府与「哈工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成都市政府与「哈工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成都高新区与「哈工大」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在此机遇之下,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与「哈工大」开启了机器人、智能制造、大数据领域的学科、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了「川哈院」的诞生。

2018年6月起,「川哈院」围绕智能制造从事智能制造软件、驱动一体化智能装备、智能感知与测量系统三个研发方向工作。王健从公司名称拆解出公司的智能制造思路:“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本身就是智能装备,同时公司致力于智能软件、驱动一体化、非传统录入计算机这三个重点方向辅助其智能制造,如智能感知图像识别能够构建数据分析处理及应用场景,覆盖超高端高精密微米级测量范围。” 

目前,「川哈院」在三个重点研发方向各有侧重,应用领域覆盖范围广。一是面向中小型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软件系统,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质量、产速、仓储、物流、人员等信息不健全、不及时的难题,提供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MES(制造执行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以及工业云等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二是运用三维公差可视化、3D视觉、云知识库、多维度特征提取技术的智能感知与测量系统,其产品对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产线及人体异常行为等进行图像采集及预警分析;三是将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驱动器、传感器、减速机、运动控制器进行嵌入式整合的驱动一体化智能装备,应用于特种行业、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外骨骼机器人之中。

“三位一体”运作,集平台、研究院、公司于一体

目前,川哈院以具有特色的“三位一体”产业化模式运营,集平台、研究院、公司于一体。

作为有限公司,「川哈院」于2018年获得成都技术转移集团、中密控股的股权投资,2021年获得哈创投集团的股权投资;作为政府搭建平台,要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川哈院」是技术创新核心、成果转化中心、投资孵化中心,提供公共技术服务,进行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等业务。与此同时,「川哈院」也是一所研究院,攻克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前沿技术,应用新技术,开发关键产品与系统。

王健告诉36氪四川:“「川哈院」是一个政产学研用平台,公司层面期望以技术投入实现创收,政府层面期望企业培植与成果转化,对我们自身来讲,两头都要抓,需要持续跟踪前沿科技,应用前沿科技,成为成果的推手和助手。”

目前,作为成都十大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川哈院」持续致力于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产品与系统研发,共性技术攻关等工作。2022年8月29日,四川省科技厅发布四川省首批2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名单,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便在其中。2023年,川哈工共计8个项目结题。

在技术研发方面,「川哈院」的伺服驱动为对应企业开拓了基础条件,具体项目有:以智能化翻糟机器人打造泸州老窖智能酿酒生产线,自主研发拆码垛机器人运用于中小企业智能仓储,成都地铁巡检机器人监测轨道交通车辆健康状态等。此外,「川哈院」研发了系列驱动一体化智能装备。

在企业孵化方面,「川哈院」对引进开发科技成果制定“最高可达90%的成果转换归属于团队”,吸引科研人员项目团队入驻,为其提供孵化环境、合作渠道、公共资源、金融支持、产品设计、市场拓展、行业推广等服务,推动项目转化孵化。

以其孵化的成都哈工驱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从事100%国产伺服驱动器的产品研发,主要服务于军工及特种行业,于2021年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种子雏鹰企业,且在深圳、长沙等城市分布有其子公司或研发基地;另一家孵化的哈工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以支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及“提升设备运用能力”的SaaS应用,以及围绕“设备设施”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谈及发展愿景,王健表示,「川哈院」期望能打造一条关于智能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现阶段基本链条已经建齐,还需补链、强链。智能制造最核心的是对产业和企业需求的精确判断,需要从“生产自动化——设备装备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的链条来实现,而对此的实现度则取决于四川企业乃至西部企业对实现智能制造的紧迫度、需求度和资金状况。

王健还提到,「川哈院」如今在应用技术的研制落地、在成果落地怎样更优上存在难度。接下来,「川哈院」对养老产业及新能源领域会保持关注。其中,养老产业是一个相对长寿的产业,政府对此亦有支持,「川哈院」在此领域技术基本成熟,但市场尚未饱和;对于新能源领域,「川哈院」会在关键设备、新材料上有所投入,如充电桩、锂电池等。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川哈工产研院
我要联系
智能技术研发商

下一篇

双端齐下,「团洗洗车」开启洗车行业征途。

2023-06-0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