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运南:4底4机 北交所市场见底标志及投资机会

周运南新三板评论·2023年03月31日 08:26
在寻底的过程中,空仓、轻仓的投资者可能是最舒适的状态,但越低迷越研究,而且要从中挖掘未来可能到来的机会。

​现在很多朋友就一直在追问,市场何时会见底即N字的第二笔何时止笔“抑”到何时。

取决于四个底:政策底、市场底、大A底和业绩底。

首先是政策底

新生证券市场板块,早期大部分是政策市,所以北交所二级市场也不例外,等待政策底、期待政策牛。

在上述N型文章中我写的两个政策变量“全面注册制和转板”,由于北交所在成立之初已经是注册制了,所以全面注册制实施对北交所二级市场的直接影响并不大,近期需要重要关注的政策点就是“转板”。

目前北交所转板的试点板块为科创板、创业板,个人认为注册制全面落地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北交所未来将也可以向沪深主板转板即可向沪深两交易所所有板块转板。北交所开市后,还无新增转板申请公司。观典防务、翰博高新、泰祥股份是精选层时期提出的转板申请。目前,众多投资者已将转板视为了北交所二级市场活跃的灵丹妙药,但也只能等待北交所对转板的实际推进进度了。

个人建议在全面注册制基本明确的情况下,尽早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向科创板、创业板的转板工作,促进京沪深三大交易所的互联互通,带动北交所优质企业估值和流动性的提升。

所以我个人认为,近期的主要政策可能就是转板推进工作,如果能有突破性进展或者转板公告,北A就能脱离底部,也可解北A短线燃眉之急。当然如果有其他重磅政策比如ETF、降门槛、打新改革等出炉,也能同样达到政策底效果,但好像落地难度还高于转板。

二是市场底

个人认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就是北证50的日成交金额再次锐减。

春节后,我当时写了一篇量价分析文章,其中写道“有人说,如果以量为参照标准,滑到5亿元以下就可以买了,此观点没错。但5亿元以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时候个股可能并不会止跌,所以只能说5亿元可以是个关注节点。参照北交所最低成交金额,是1月12日163家上市公司的北A创下历史最低成交金额,全天包含大宗交易仅成交2.740526亿元。”上一轮北A的日成交金额的底部是两次跌破3亿元。

春节后第二个交易日1月31日,成交金额高达23.8亿元。之后又有两次跌破5亿关口,分别是3月9日的4.20亿元和20日的4.86亿元,虽然上周五24日又站上了10亿元达10.4亿元。

但我还是坚持“成交金额5亿元以下关注、4亿元以下进入底部供买入区域”的观点,如果再次出现极限的3亿元以下,就可以直接确认底部了。为什么说极限呢,因为上两次跌破3亿元关口,当时北交所只有160只股票,现在已经接近190只股票了。

地量见地价,虽然用在流动性太差的北A个股身上可能不太适合,但用在北证50这个宽基指数上应该还是有效的参考指标。

三是大A底

全面注册制负面影响的消退,上证指数提前确认底部,大A企稳转牛,北A也可以被带出底部。

从二级市场来看,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北A=新三板+大A”,即北A兼具新三板基因和A股特性,是两者的融合体。市场好时,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市场差时,同时显现两者的短处。

在17日,北交所老师也讲了一个观点:北交所既不会新三板化,也无法沪深A股化,好像与我的观点既不同又略同。

四是业绩底

在3月初,我在文章中认为,根据业绩快报北交所上市公司去年虽然绝大多数企业保持持续盈利,但也有较大比例的公司出现了业绩下降,更有少量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了首次亏损,这也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业绩波动幅度大的真实反映。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和经济活力的恢复,以北交所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今年的半年报同比整体会非常漂亮,部分公司一季报可能就会大反转向好。

接下来就重点讲一 下,在当前北证50指数寻底过程中的四大投资机会

在寻底的过程中,空仓、轻仓的投资者可能是最舒适的状态,但越低迷越研究,而且要从中挖掘未来可能到来的机会。

对应政策底,投资机会之一就是转板概念

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北A市场生态各方,均对转板能解决北A短线流动性寄于厚望,而且也较大一致地认为是一剂灵丹妙药,至于最终效果和长期效果,没人能准确判断。反正就是要立即推出,谁反对好像谁就是罪人了。这种空前压力下,监管层也是被架在火上烤,如果不做出点实际动作,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了, 近期逆势走强的德源药业和禾昌聚合就是被人宣传为潜在概念股而被市场追捧的。

但实际上,最终谁是第一家或第一批公告转板的,何时会公告,谁是第一家成功转板的等等,没人知道,也不得而知。当初精选层公告转板上市的5家就有出乎意料的且最终成功的,代表就是泰祥股份。

有时市场在行情无聊时,总要炒个概念,炒个预期。作为投资者,有时也可以顺势而为,可以挖掘一下自己熟悉的、长期跟踪的符合以下指标的:净利最好在8000万以上,符合创业板、科创板属性,上市时间一年以上,日平均成交量在20万股以上,一年内没有受处罚,企业资本意识强、积极主动、意愿性高(上市公司子公司必须满足分拆上市条件)

投资机会之二就逆境反转概念

目前北交所公司正式进入年报披露季,根据业绩快报,较大比例的公司出现了业绩下滑,甚至出现由盈转亏。逆境反转我主要是盯着年报亏损企业,亏损企业中存在两类企业:一是业绩反转,突发原因导致公司出现首次亏损,比如去年的疫情、原材料等,今年影响原因消除,业绩将返盈甚至大盈; 二是重组反转,连续亏损企业或行业盈利空间难以扭转企业,可能会走上资产重组甚至卖壳之路。在年报前后,紧盯此两类企业,逢大跌介入可能存在着较好的投资回报,很多几倍的大牛股也经常出现在逆境反转的公司中。

投资机会之三:持续增长概念

虽然去年很难,但是依旧有少数北交所公司,站在了风口行业,或者通过技术领先优势,依然保持增长。可以特别留意具备以下特点的公司:连续2年以上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增长幅度不下滑,细分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市盈率不超过大A行业平均数。

投资机会之四:新基金建仓概念

25亿元输血资金即将驰援北交所

3月21日,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公告将自3月30日至4月21日通过基金份额发售机构公开发售,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5亿元。同日,万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基金公告将自4月3日至4月14日公开发售,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也为5亿元。

3月6日,证监会批复第二批共4只北证50指数基金,除了上述两家还有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基金和工银瑞信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后面两家基金可能也会在近期公告发售。

另外3月6日至3月31日,泰康北交所精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正在发售中,募集规模上限也为5亿元。是第二批3只获批北交所主题基金中最后进行公开募集的,也是第11只北交所主题基金。

北证50是北交所首只指数,于2022年11月21日正式上线。北证50指数的上线标志着北交所指数时代起航,北证50指数基金的成立标志着北交所跨进了指数投资时代,投资者有了一键直投北交所头部优质企业的新工具。2022年11月29日,首批8只北证50指数基金集体开始公开募集,总共募集为29.42亿元,全部在今年元旦前完成设立。首批8只北证50指数基金的积极入场直接催生了北交所从12月29日开始的份一波建仓行情,北证50指数最高涨幅16.19%。

个人认为,如果上述4只北证50指数基金和1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发售顺利,最高将可募集25亿元资金。他们的建仓时间可能正好与半年报衔接上了。

上面提到的4个投资机会,主要还是偏重与左侧交易,如果倾向右侧交易习惯的朋友,也可以等待上述消息明朗化再加仓。

危与机永远相随,不浪费每一次危机阶段,扛过危、把握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三板评论”(ID:neeq333),作者:周运南,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新华社新华财经作家、央视财经频道导师、资深新三板北交所评论人

下一篇

苹果公司在AR/MR头戴装置方面的看法并不是非常乐观,也不指望其能重现一鸣惊人的“iPhone时刻”。

2023-03-3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