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供应链与科技,如何助力品牌穿越周期 | 2022大消费产业趋势论坛
编辑 | 陈锬冰 江倩君
10月25日,“回归理性,逆流增长·2022大消费产业趋势论坛”在深圳罗湖举行。从“资本热捧”到“遇冷承压”,消费产业近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
但对于关乎民生的消费产业而言,热潮的褪去并不意味着机会的消失,而是新的开始:让行业回归到理性和生意逻辑,留下真正有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和组织能力的公司。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36氪以敏锐的市场洞察,邀请政府领导、行业专家、投资人、企业代表,重点关注新消费品牌、食品供应链、新能源电商、国潮、数字消费科技等细分领域,深入分析大消费产业链自上而下发展逻辑,讨论大消费产业如何“回归常识、长期内功修炼”,共同探索行业逆流而上之道。
当增长回归价值,如何做好产业联动,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助力产业发展?企业如何把握供应链出海新趋势?消费品牌如何平衡前端流量与后端的供应链建设、延长品牌生命周期?为了解答这些问题,36氪邀请氪基金创始合伙人赵甜、36氪广东总经理吴晓波、钛动科技生态业务发展总监钟于真、格罗锐诗CEO刘云鹤共同探讨。
圆桌现场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赵甜:感谢各位嘉宾的聆听和到来。刚刚我们通过嘉宾们的分享也听到了,大消费品牌想要崛起和发展,离不开各个方面相互的联动和助力,特别是来自供应链、科技及营销各个板块的支持。我们今天的圆桌就是探讨供应链科技营销如何助力品牌穿越周期。请各位嘉宾依次介绍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机构。
氪基金创始合伙人赵甜
吴晓波:大家好,我是36氪广东站的总经理吴晓波,谢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今天到会。
36氪广东总经理吴晓波
钟于真:大家好,我是钛动科技生态业务的总监,我叫于真。钛动一开始成立,就是为中国企业出海服务进行耕耘。从BI到技术、再到依托云技术给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出海服务,这是钛动科技一直在做的事情,很高兴认识各位。
钛动科技生态业务发展总监钟于真
刘云鹤:大家好,我是格罗锐诗的负责人。格罗锐诗是一家集合餐饮品牌、工厂及供应链和物流服务的综合性管理公司,谢谢大家。
格罗锐诗CEO刘云鹤
赵甜:非常言简意赅,第一个问题问一下36氪广东的负责人。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基础,相信36氪作为新经济的观察者,应该在这其中看过很多杰出的案例,涉及到如何与产业联动,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联动来助力产业发展,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吴晓波:我能看到的,在广东这片非常有活力的经济聚集区,政府一直在努力做好服务的角色,更多关注企业自下而上的需求和痛点并出台政策,打通非常多跨部门的业务来助力产业汇集。在这种逆流增长的时候,为什么大湾区是中国特别有经济活力的地方?可能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政府,有信念感的企业汇聚在这里,汇聚这么多努力做事的可敬的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我们希望通过深耕的方式,把政府、资本、项目、龙头企业打通,也就是我们做这次大消费产业链的初衷。希望我们不仅仅只关注浮在面上的品牌,而是遵循整个商业逻辑的底层架构,把供应链、物流链这些都贯通。
赵甜:感谢吴总。讲到品牌和大消费产业,这几年有一个不得不重视的趋势——出海。出海这个话题其实是被反复提到的,我们也知道,钛动科技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出海服务商和引领者,服务过很多优秀的企业,帮助他们在海外布局,能不能在这个方向上再跟我们分享一下?
钟于真:确实这两年有非常多企业会问到自己是否适合做出海,这个问题也可以跟赵总讨论一下。他问的是,如果他规划出海,是不是就能拿到投资?我当时比较审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企业是否能出海,以及是否能拿到投资,二者之间没有绝对必然的关系。
这里面我们要考虑的是两个点。首先,在国内市场我们做得好不好?如果在国内市场到了一个瓶颈,那我们的能力是不是在海外市场反而更适合?比如我们在国内不太擅长做营销,但是有极强的供应链能力,这时候如果我们拿到像梅花创投的投资,找到像钛动科技这样的出海服务商,把这块短板补齐,我们是不是就能做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短板补齐之后会发现,企业需要有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产品上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可以适应海外市场迅速做出供应链反馈的能力。产品在出海赛道上,是需要针对出海市场做一些相应调整的,所以这样的能力很重要。
钛动科技确实一直在服务我们的品牌出海,最早的时候,像TikTok、Lazada、Shopify这些平台早期的出海都是钛动服务的。从前年开始,我们大踏步地帮助中国一些品牌和企业进行出海。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跟企业探讨出海的方向和路径,究竟是以线下招商加盟的方式出海,还是以B2C的方式出海?是要做亚马逊,还是做Shopify、Lazada?以及后续营销上如何获客?海外的流量从哪里来?这些是钛动科技一直在研究的事情,我们在这些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成长和积淀。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一些趋势。我看到今天广州酒家、乐凯撒都来现场了,其实前一阵我就发现在出海榜单上,有一个叫“A little milk tea”的企业,我问同事这是什么?他们说是一点点奶茶。像喜茶、烧仙草这样的茶饮品牌,其实在北美地区非常受欢迎。我认为出海是当下企业可以关注的市场方向。我觉得中国市场以及这个庞大的群体,是具备一些出海能力的,而且这个能力是具备外溢水平的,我觉得有三种能力:
第一,供应链能力。中国在大消费品赛道上,有最优秀的供应链能力。在成本控制以及产品的开发和上新速度方面,我们可以做到极致,这是供应链能力的外溢。
第二,数字化能力。根据我们这些年出海的经验来看,中国有全世界最优秀的运营,这是围绕这些年的电商以及数字化发展催生起来的极具人才竞争力的板块。因为海外没有所谓“运营”的说法和概念、没有专门工种、也没有形成围绕某个人群重复触达、并调整数据人群归因和整理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供应链和数字化的能力上都是可以外溢的。
第三是资本。市场上缺钱吗?我觉得赵总可能也知道,其实我们市场上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好项目在哪里?一方面在于我们是否有供应链优势;另一方面在于数字化模式是否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有其中一项外溢能力,我认为都是可以得到投资方的支持,去尝试进行出海的。
赵甜:感谢钟总的分享。跟钟总互动一下,您刚刚问到的问题,我觉得当一个创业者问出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如果我做出海,会不会更容易获得投资?那么他在投资人这里已经被拉入黑名单了。因为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他的初心不对。如果他出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融资,就违背了商业本质。他需要更多思考的是,这是不是一个真的市场、真的需求、自身是否真正具备出海的能力?这才是企业该思考的,而不是问是否真的能从投资人那里获得钱。
刚刚钟总也说了,越来越多的消费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锻炼了卓越的运作能力,所以有很多资源可以溢出,像餐饮行业也开始“卷”起来了,开始尝试出海。刚刚我们也听了刘总的分享,您在餐饮行业的观察是最深入的,而且您不光是观察者,还是参与者。后疫情时代,在中国的大消费品牌不断跌荡和重组的情况下,您怎么看待我们当下这个行业正在逐渐回归理性的趋势?另外就您所处的赛道,可以给我们做一些具体分享吗?
刘云鹤:感谢赵总。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之前做过两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做奶茶,当时做得很早,拿到过第一轮融资;第二个项目是做面,其实我们当时也不是赶风口,而是不小心踩在风口上。去年大家知道有几个拉面很火,我们的模型基本一致,也是在商场里,去年我们也开了200多家店。
我觉得今天分享的主题特别好,起势在流量。今年我们感觉到的“痛”是供应链的三个模块,一是门店端,二是厂家端,三是门店与厂家之间的运输环节,这三个环节特别重要。举个例子,我们当时布局了一家供应链公司,背靠内蒙古的伊顺集团,凡是伊利能配送到的地方,我们就能配送到。今年疫情期间,我们为上海市政府提供了600辆车,为当时很多餐饮企业提供了市内运输服务。今年的7月-9月,我们发现上半年的疫情影响开始不断摧残和动摇同业者的信心,很多同行以及厂家老板们都在说“十年乃至二十年从未见过如此艰难的岁月”。
现在不是说中国供应链有问题,只是有几个方面是割裂的。第一是产业估值特别低,我们去年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并购了两家工厂,按照PS来估,我们用了五分之一的价格就把它们买下来了,这是非常让人难过的事情。
第二,运输导致了整个行业比较破碎。因为各地疫情的防控政策不一样,门店端没法保证运货,所以运输有很大的问题。
第三,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务实一点来讲,餐饮连锁的创业者是在全国各地开店的人,首先要保持我们的理性,聚焦某一个区域和领域,尽可能保证专人、专车、专线,尽可能保证与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统一,不要大面积撒网。我们去年拒绝了很多加盟商,最多的一天来咨询加盟的有2000多个,如果我们放宽审核的话,去年一年就可以开出1000家新店,但今年肯定会倒。其实我们现在的倒闭率还好,不超过5%。我认为原因首先是门店集中在北方,开店成本相对较低;其次是开店较密集,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商场Top5里都有我们的门店;再者是我们的产品比较偏向刚需,更多是做下沉市场。
从这个小的领域来看,科技感肯定很重要,包括很多CRM、WMS等系统的使用。但更要注重的是评估好当下供应链给餐饮连锁品牌带来的有效支撑,同时要平衡好风险、成本以及门店情况。很多连锁餐饮品牌今年的战略管理是收缩、保守还是激进、扩张,都需要多方面考虑。
赵甜:感谢刘总。刘总身处一线,眼光非常客观,也很冷静。就像刚刚说的,起势可能是品牌、流量;但如果想长跑的话,离不开供应链的深耕;当然如果要起飞,还是要科技来助力。刚刚各位嘉宾分别对政企合作、品牌出海、线下餐饮业态各个环节如何联动、如何形成合力,从各个维度分享了看法,也非常贴合今天的主题——供应链与科技,如何助力品牌穿越周期。因为时间原因,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各位来宾能从刚才的论坛中获得启发。
谢谢大家!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www.element-up.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