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校精准对接 成都科技成果落地实现“加速度”
互联网时代,科学成果的落地也需要更为精准的“配对”。
6月28日,“菁蓉汇—校企双进·科学家进园区”首场主题活动走进成都科学城。作为“校企双进”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本身探索校院企地深度合作新模式,搭建产业功能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精准对接平台。
图片来源:主办方
具体来说,“校企双进”系列活动包括“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和“百校千企大对接”,通过搭建产业功能区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平台,不断引聚创新要素资源到产业功能区。活动现场,高校的“成果”与企业的“需求”、“资本”实现精准对接,加速成果落地转化。
在上午的专场启动会上,来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4位高校专家和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发布3家成都科学城龙头企业科研成果及合作需求,让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带电作业机器人、方言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会上,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匡,哈尔滨工业大学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赵铁军,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常务副主任,西华大学机器人中心主任张葛祥,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软件工程系主任张意等4位高校专家发布了科技成果。
“今年紫光云在AI领域加大布局,此次主要是希望和高校一起合作,补全紫光云的云+AI能力体系。”活动上,紫光云项目研发主管张子建介绍,计划未来将公有云业务与人工智能结合,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企业有渠道、客户、业务场景,然而缺乏专业性的算法和AI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往往是高校的优势,‘校企双进’活动让企业和高校面对面交流,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能让企业和高校双方取长补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围绕电子信息、现代都市农业、轨道交通等产业,成都已开展“校企双进”主场活动11场,共组织600家企业与10余家高校院所精准对接530项科技成果。上周,“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首次走出四川,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与四家企业签订协议意向,签约金额约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