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如何成为新的围墙花园

新用户899404203·2012年11月06日 10:05
围墙花园形式是封闭且想牢牢圈住用户的,现在巨头所构建生态系统则给人和谐生动的形象。但pandodaily的KEVIN KELLEHER在这篇文章中就论述了生态系统会如何成为新的围墙花园。

围墙花园形式是封闭且想牢牢圈住用户的,现在巨头所构建生态系统则给人和谐生动的形象。但pandodaily的KEVIN KELLEHER在
这篇文章中就论述了生态系统会如何成为新的围墙花园。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几乎所有关于网络(world wide web)的新闻都会提到西大荒(Wild West)这个比喻,因为它们俩都意味着无限可能。1999年,America Online为人们提供稳定的互联网接入和一个内容的有墙花园,从而获得了48亿美元的收入。但很快,在AOL围墙之外的新服务崛起,成为了人们更可靠的选择,这时人们就会觉察到它原先的有墙花园更像是监狱而不是壁垒。

到了2012,这种围墙花园又重新被网络巨头用作商业模式:Apple,Amazon,Twitter,Facebook。但这新的花园也换了花样:有些是通过移动操作系统构建起来的,有些则是用无处不在的服务—但每个有墙花园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吸引人的体验。它们就是现在人们的网络入口,就像多年前AOL的角色那样。

可现在这些公司已经不谈论什么围墙花园了。它们都在谈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模糊的说辞,用以形容一群公司泛联盟和很多有创造性的个体共同支撑起来的商业模式。小公司如果不愿意加入这些生态系统,就越来越难在互联网上赚到钱。消费者也能感觉到自己被“圈养”起来了,越来越受限制。而随着这些巨头的营收压力增大,他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他们就更要牢牢捆住消费者不想让他们走。

其实最突出的“围墙花园”当数苹果的App Store了,它们会因为一些琐碎和无聊的原因就拒绝一些应用,但仍强调是为了保持他们的用户体验。慢慢地,这围栏在为苹果用户屏蔽危险应用的同时,也在圈住用户,让他们在苹果而不是到竞争对手那里花更多的钱。

年初时苹果拒绝Seth Godin的一本电子书上架,因为它里面有太多Amazon的链接。在iOS 6中苹果用自家bug无限的地图替换掉了Google地图。买了一台新iPhone,你用iCloud很容易就把你旧iPhone上的数据迁移过来。但这可能也带来新花销,我有超过5GB的数据要传送啊,那用iCloud就得先追加额外的10GB存储,就要20美元的年费。当然我选择了用iTunes作为替代的解决方案,就得去忍受这个几乎就没怎么变过的笨重软件。

苹果为了让用户得到符合它对移动互联网愿景的体验而构建了这些平台,而接着为了巩固平台又垒起来一块块墙砖,让平台复杂度更高更刻板,这已经引起了忠实粉丝的
抱怨。这些墙砖筑造起了一堵更高的墙,让用户更有局限感。

不仅仅苹果是在这样做,Facebook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好友分享的平台,吸引了上亿用户。但随着Facebook的发展,它也对用户怎样使用其他网络有了“管制”的欲望。你在Facebook.com里面可以免费地纵情浏览,但与此同时你也在和它们的广告商分享了你的数据,你都去了哪些网站,做了些什么,听了哪些歌,买了些什么等等。

Twitter用户基数更小一点,但作法也很类似。为了提升收入并取悦它那些大广告主,它开始实施苛刻的API新政,
惹怒了一批开发者和使用其他第三方客户端的用户。Twitter比其他公司规模小些,也年轻一点,仍追逐有墙花园的商业模式,用户和开发者的反对会让它失去更多。

Google也逐渐从一个为了让用户更快导向其他链接(最好是点它的赞助商链接啦)的搜索页面,变成有一系列可支起google广告的产品/服务帝国。而它们有了自己的社交中枢后,google+页面的权重在搜索结果里都加大,排名更靠前。

Amazon呢,当然也有了一个现成的生态系统,以Kindle Fire平台来呈现自家的内容。但Kindle Fire,和Kindle一样,都是针对那些长期用户的(Prime账户)。Amazon可能是AOL之后最强劲的有墙花园,但它仅服务于忠诚用户,所以可能受到的阻力最小。

这些公司在一开始都不是竞争对手,但随着他们不断壮大,他们都开始入侵别人的市场。Amazon也用平板和苹果竞争,苹果也用iAd和google的广告联盟竞争,google又在用google+和facebook对抗,等等等等。他们不断壮大,竞争就越加剧,就越想把用户都禁锢在自己的花园里。

当然了,这些公司都说自己是开放的。开放这个字眼现在承载太多含义了以至于它几乎成了句“空话”。每人都厌恶密闭的环境。乔布斯当年在那个批判flash的memo中,强调了苹果的开放承诺。google最近也开始说屏幕中立(screen independence)是他们策略的核心。Facebook允许用户带着它的开放图谱畅游其他网站。但在所有这些开放举措的背后,本质目的仍是希望将用户留守在自己的围墙里。

目前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这些不同的有墙花园中迁移时还不会有太多抱怨,但随着这些公司变得越来越龟毛,消费者的抵抗也会越来越大。而这个时间差,正给了其他同样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体验,并且没有围栏的替代产品/服务一个很好的机会。历史仍会重演,就像当年AOL被拖倒那样,新的替代服务也可能会拖倒现在这些巨头们构建的有墙花园。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提及的项目

查看项目库

下一篇

签到应用现在的角色有些尴尬,似乎它只在为其他生活类/社交类应用提供基础服务时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而Foursquare这次的更新则利用自己积累的数据,让它产出新的价值。

2012-11-0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Baidu
map